李泉:体外诊断设备领域的新星
深圳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迈兴微”)董事长李泉在大学里学的是汽车制造,但到广东找工作的时候却机缘巧合进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公司(简称“迈瑞”)做工程师,命运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李泉天生并不爱折腾,却已经有了三次创业的经历,前两次因为种种原因以惨败收场。创办华迈兴微是他第三次创业,却意外闯进一片蓝海,成为体外诊断设备领域的新星。
再不出去闯闯以后也不可能再创业了
1999年春节过后,李泉在火车站等待一个发小,他们相约一起到广东打工。可出发前,发小居然爽约了,只有他独自上了去广州的火车。
在此之前,李泉已经在柳州一家国有汽车发动机制造厂做技术研发七年了,虽然工资不高,可平时使用的软件、设备都是最先进的。这为他后来进入民营企业做研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一路,他怀着一个希望:过去只拿不到500元的月薪,这次如果能成功进入广州东风本田,月收入能上3000元就很好了。
然而,东风本田没有录取李泉。李泉只好来到深圳,入住福田区下沙一家小旅馆。从旅馆走出来,李泉远远看到福田人才市场,走进去看到的第一个招聘广告是迈瑞招聘机械工程师,他尝试着投了一份简历。
迈瑞通知李泉去面试,由于他熟悉最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当场就被录用,并进入一个最新技术项目研发小组,目标是研发中国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这个项目难度非常大,没有人知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该怎么做。从我进迈瑞算起,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五年多时间,我们才终于做出中国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李泉回忆道。
李泉刚进迈瑞时月薪3000元,不到五年就升为主任工程师和项目经理,月薪达到8000元。李泉说:“在迈瑞工作时,我学习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后来我从迈瑞出来创业,主要是想把自己更多的有创意的想法变成产品,因为我那时已经超过35岁,再不出去闯闯以后也不可能再创业了。”
李泉在2005年3月离开了迈瑞。他没有想到,这一脚跨出去,竟会面临一年多的风雨飘摇。
两次创业,惨败收场
离开迈瑞,李泉和两个同事准备创业,但是三人都属于技术型人才,缺乏懂得营销的合伙人,于是找到珠海一家试剂公司,双方一共投入200万元,开发高速生化分析仪。
珠海股东把新产品的注册证、专利申请都登记在自己的公司名下,只跟李泉他们签了一份很不规范的股权合作协议。“用了一年时间,产品都做好了,注册证也拿到了,珠海股东要我们做研发的三个人去跑市场,这时我才深深体会到市场销售的艰难。那时我硬着头皮出去找经销商,由于不懂得营销套路,最后把几十万元的设备赊给经销商,却又收不回来钱。珠海股东最后对我们说公司的钱烧光了,产品也卖不出去,大家散伙吧!”
李泉很不甘心,这一年多夜以继日做出来的产品,竟然和自己无关。他要拷贝走自己开发的资料数据,结果和珠海公司发生了严重争执。李泉他们拿走了硬盘赶回深圳。这一天正巧大雨滂沱,穿着拖鞋、狼狈不堪的李泉回到深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律师咨询如何状告珠海这个合伙人。
律师听了他们的创业经历,看完协议,对李泉说:“这个协议其实是一张废纸,没有落款和公章,你们无法起诉他!”这句结论犹如晴天霹雳,让李泉跌入了谷底。
这时,李泉已经没有退路了,无法再去上班,一年多没有发一分钱工资,还烧光了所有的积蓄,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嗷嗷待哺,妻子又没有工作。那段时间,郁郁不得志的他几乎要崩溃了。
“生活会逼得你变得坚强。我没有时间伤心,也没有时间抱怨。很快,我在海王大厦租了一套房子,注册了深圳市华擎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给别人做代工研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李泉说,“第一次创业给了我惨痛的教训,我总结出几条经验,就是找合伙人一定要志同道合,创业时一定要有懂得市场营销的合伙人,一定要有充足的资金,要懂得融资,否则走不长久。这次血的教训,让我在第二次创业时一开始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李泉盘算着,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产业投资商,就能开始新的产品研发计划。2007年夏天,深圳市蓝韵实业集团(简称“蓝韵实业”)战略投资部看中了李泉的研发团队,决定投资入股,李泉也非常期待获得投资后能有更大的发展。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收购前夕,李泉团队的一名成员被同行挖了墙脚,团队不再是完整的了,收购计划就此止步。

华迈兴微团队
“当时,蓝韵实业要上马研发体外诊断设备,向我发出邀请,说虽然不能收购我们,但我可以去公司负责一个事业部的工作。那个时候,我对创业已经心灰意冷,就接受了邀请。”李泉一脚跨进了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做起了高管,成为蓝韵实业全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设计师。
“这两次创业以惨败收场。我最潦倒的时候,弟弟给了我10万元做生活费。我觉得到深圳的前十年,自己都是在不断奋斗、拼搏中度过,没想到创业把打工七年攒下的钱都亏光了。我在蓝韵实业安心工作了六年,毕竟有份稳定的收入,可以养家糊口,我不想再折腾了。”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李泉,几乎没有想过自己还会开始第三次创业。
为推动POCT设备国产化而奋斗
2013年年底,在日本留学的司珂托朋友在深圳找到李泉,给他看一个项目,希望一起创业。
司珂介绍,日本的一个技术团队花了十三年时间,投入相当于2亿元人民币的巨资开发全球第一个微流控化学发光POCT(4),项目研发到一半,所有资金耗光了,公司也倒闭了,现在他将这个“半截子项目”带到深圳,看能否成功融资,继续研发和产业化。
李泉了解了这个项目的研发程度,惊喜地发现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地方:日本团队通过十多年摸索,证明了一个重要原理,就是化学发光可以做成芯片级产品。但日本团队采用了一种汽车工业上才会用到的机械方案操控芯片,所以没有汽车研发经验的医疗器械工程师根本看不懂这个项目的设计原理。而POCT是分诊时代的宠儿,国内却没有很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李泉知道这个项目的价值巨大,市场化潜力很大。
李泉被打动了,同意与司珂一起创业,并于2014年年初在坪山成立了深圳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他决定先找到天使投资,再重新启动对项目的研发。
由于这个项目在市场上没有对标产品,基本上没有人看得懂,李泉谈了几十家投资商,资金也无着落。
寻觅了近一年时间,在一次饭局上,李泉邂逅一位贵人。“吃饭时,我的旁边坐了一位女士,她是元禾圆点的投资总监,她问我是做什么产品的。我介绍了一下微流控化学发光POCT项目。她敏感地判断道:‘这个是好东西,我要投!’原来,这位女士早前在美国最大的IVD(体外诊断设备)制造商贝克曼公司市场部工作过,对POCT产品非常了解。”
2014年年底,元禾圆点和中兴合创一起给华迈兴微投资1000万元。李泉立即招兵买马,开始对微流控化学发光POCT项目进行技术攻关。

李泉(左一)和团队成员在工作中
李泉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他发现了日本团队没有最终走通产业化的原因是设计方案有严重问题,于是华迈兴微团队重新设计了全新的软件驱动方案之后,扩大了应用范围,使得平台技术得以实现。“围绕这个技术的周边核心技术,我们申请了30多项发明专利,完整地保护了我们的技术创新点。我们可以把大型的分析仪器集成到小小的芯片上,实现了更高的灵敏度、更好的检验效率。我们拿自主研发的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与进口品牌同类大型设备相比,它在性能上完全可以媲美洋品牌。”
在华迈兴微第二次融资的过程中,投资商对知识产权归属进行了清理。达晨投资从司珂手上买断了股权,日本团队的技术占股全部清理干净。2016年年底,华迈兴微获得达晨投资、凯盈资本的3000万元投资。这个时候,华迈兴微自主研发的微流控化学发光POCT拿到了II类注册证。
经过三年的发展,华迈兴微一跃成为国内技术领先的微型化学发光分析仪生产厂家,它所研发的“极光”M2微流控化学发光分析仪是全球第一台微流控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精准度堪比大型化学发光检验设备,被专家誉为“领跑POCT 4.0时代”。李泉自豪地说:“未来,我们的芯片可以实现一卡多检,仪器通过云平台大数据的连接,可以实现慢病管理,实现智慧医疗。”
一流的技术,在资本市场上永远是香饽饽。2018年3月,由深圳盈泰宏康基金领投、上海博威集团和山东江诣跟投的华迈兴微A+轮5000万元融资圆满完成。李泉说:“除资本投资外,各投资方在医疗、医药、体检、养老、慢病管理等诸多产业链条上丰富的产业资源也将通力协作,为推动POCT设备国产化而奋斗。”
“创业要做最坏的打算。没有强大的心脏、过人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不要轻易创业。”
石义海,深圳市鸿效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任职于国营9304厂科研所、德邦电子、华广电子、泰吉通信、利万家。
-
深圳市鸿效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获2014年南山“创业之星”大赛企业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