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聚焦高端医学影像的创新斗士
国内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把持,其中血管造影机更是难见中国品牌的影子。吴元这位“80后”年轻海归却勇敢地对这个领域发起了挑战。
吴元说:“我刚回国的时候,晚上八九点才下班。后来开始创业,睡眠就越来越少,深夜12点多才走出公司大门是我的生活常态。每攻克一个技术难关、每解决一个生产工艺难点,我就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一切都是我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取得的点点滴滴收获。”
海归扎根产业化
吴元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逢寒暑假,就跟同学好友结伴爬山、旅行和参与极限运动,他儿时的梦想是当探险家。但到了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之后,他就告别了这种生活,周末只能宅在家里,甚至还曾经一个人过圣诞节,“无处话凄凉”。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让他郁闷的还有博士研究课题。他跟随导师参与了英国的国际合作项目“布拉德福德远程图像传输和处理系统合作研究(E8101020)”,负责算法开发,研制了云检测系统。“这些项目在我看来不太有挑战性,大多是政府项目,而不是接地气的产业化项目。”他决定回国,暂缓申请博士学位。这意味着这博士学位以后多半是拿不到了。

吴元(左一)、刘佳音(右七)和团队成员
2009年,回到广州的吴元跟随硕士阶段的导师一起做项目。吴元回忆:“在之后的五年里,我接触到很多工业化的应用技术,包括全自动X射线轮毂检测设备、全自动线阵X射线食品异物检测设备、光学摄像模组自动调焦设备、汽车轮毂生产线自动型号识别与分流设备等。这些设备看似不一样,共性都是以图像处理为核心,我在承担项目的工作中开阔了眼界,也知道自己在哪个方向更擅长。”令他自豪的是,他所参与的项目有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优势地位,某些高端型号已经出口至国际市场,相关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1年年底,吴元负责日本东芝X射线医疗平板的软件系统开发及相关算法研发集成,对医疗设备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珠江三角洲,提供工业设备技术服务的厂家很多,而做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国内企业很少,医疗设备是一个周期长、门槛高、风险大的行业,但国家有政策在大力扶持,所以我很看好医疗设备的方向。”
2014年5月,吴元和要好的朋友、同学一起凑了120万元,在广州科学城租了一个场地,开始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前期研发,因为在国内市场,该领域长期被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垄断,几乎不见国产品牌的影子。后来由于要购买一些国外的器件,吴元注册了广州市海西软件有限公司。
在广州,吴元团队首先上马了C型臂X射线机项目,成功开发了功能性样机,在公司建设了医院手术室的仿真实验环境,对样机进行了测试与评估,邀请医生实际操作设备,产品终于达到了预期效果。
“背靠背”结下深厚战斗情谊
由于深圳的医疗设备产业链条更完整,更有利于产业化,从公司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吴元决定把团队的原班人马带到深圳。2015年12月,深海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海精密”)在深圳光明新区注册成立。他们租下1000平方米的厂房,准备研发真正的产品样机。
研发生产大型医疗设备,烧钱肯定是少不了的。吴元却称“早期阶段并不差钱”。原来,深海精密的创始人团队中,除了他是技术型的,还有分别负责销售、资金的专门人才。“来深圳两年多,股东们累计投入了1500万元,我们成功开发了产品样机,已经进入送检阶段。”吴元自豪地说。
在他看来,创业最艰难的是要寻找到合适的机械加工供应商。当时要做大型C型臂,吴元发现由于量太少且加工难度大,在珠江三角洲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一直寻觅了近一年时间,才在昆山和东北重工业区找到两家工厂愿意帮他们。“我们常常要哀求供应商合作,即使我出了三倍的价钱,也不一定能说服供应商配合我们。有的高端机械厂只愿意接外单,对国内企业的加工需求直接拒绝,这给我们的研发进度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但无论怎么艰难,我们的团队都逐一解决了这些难题,如大海捞针一样把优秀供应商挑选出来。”
2017年5月,光明新区留创园通知吴元参加第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吴元进行了充分准备,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站在了电子科技行业决赛的赛场。“那天非常惊险,演示文稿才播放到第三页,投影仪死机了,我实在没有办法继续介绍。但这时,陪我一起去参赛的同事——韩国釜山国立大学博士刘佳音灵机一动,举着iPad给评委们看演示文稿。我在这边介绍,她在那边就翻动页码,这样才完成整个项目的展示。没想到的是,我们居然夺得了电子科技行业一等奖、总决赛企业组三等奖的好成绩!”
此次大赛之后,有不少投资商给吴元抛出了“绣球”,但他认为眼下还不是最好的融资机会,因为顺利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认证之后企业才会有更高的估值。“参赛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项目很有帮助,比赛过程中,我接触到投资商、上下游的行业资源,对企业未来发展大有好处。”
填补空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吴元从一开始创业,就瞄准行业空白,下定决心做具备重大创新价值的产品。例如,深海精密研制的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设备是将术中三维与血管造影合而为一,集成了产业界最新的核心器件和设计理念。
一谈及技术吴元就滔滔不绝:“医疗设备研发周期长,更新换代慢,最畅销的GE OEC 9900已经销售10年,今年刚刚推出了更新型号。我们的产品则是花一台设备的钱买两种设备。我们针对国内医疗环境和医生使用习惯设计,这款设备是唯一的临床医生使用的大型设备,其他大型设备,如CT(7)、磁共振等均为技师使用。此外创新设计包括无线缆设计、低剂量自动曝光控制、深度学习模块等。”
吴元介绍了一个颇具难度的创新点,就是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实现了三维的技术突破。由刘佳音博士带领三维团队攻克关键技术,最终重建的三维图像效果可以和西门子产品媲美,10秒完成三维扫描与重建,比目前业界最快的美敦力的O-臂还要快10秒。
这些技术难点的攻克,无一不是团队成员废寝忘食地加班完成的。第一批团队成员家都在广州,有时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有的骨干住在公司附近,常常加班到深夜11点才能回家。谈到队伍建设,吴元说,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创业,还要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起步阶段,吴元主要发动了同学、师弟和师妹;到深圳继续创业后,进行社会招聘,发现懂得三维DSA技术的人才基本找不到,只有找一些基础性的人才进行培养。
如今,吴元对自己带领的团队非常自豪,团队成员不仅有充分互补性,而且能征善战,典型的工程师文化也让企业管理显得简单而高效。
虽然是初出茅庐的创业新手,吴元对企业的规划却显得很长远。他说:“我很早就希望做市场上没有的创新产品,因此我做足了心理准备,虽然找人才、找供应商、研发攻关等处处都会有困难,也会带给我各种焦虑,但技术上一旦取得突破,就会有特别大的成就感!最近,我在将公司现有的核心技术在工业领域变现,比如工业CT、智能检测算法等。医疗设备领域的研发和认证过程太漫长了,我希望公司在等待医疗认证的过程中可以在工业领域实现部分‘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