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粪尿分集式

四、粪尿分集式

粪尿分集式户厕(图1-6)是20世纪90年代从瑞典引进的一种生态旱厕,其污物无害化处理技术适合干燥、缺水的中西部地区,寒冷地区也可以使用。现该方式主要应用于东三省、山东、甘肃等地,但目前我国粪尿分集式厕所保有量较低。该类厕所主要结构包括厕屋、粪尿分集便器、排气管、蓄粪池、蓄尿桶以及清粪口盖板组成。

图1-6 粪尿分集式厕所

(一)工作原理

粪尿分集式厕所是采用粪尿分集式便器将粪尿分别收集的一类厕所。粪便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蓄粪池中,后添加适量干灰(草木灰、炉灰、庭院土等),干燥脱水使粪便达到无害化,粪便集满后外运集中处理。尿液收集在蓄尿桶中一段时间后可用作肥料。

一些省份对粪尿分集式厕所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优化方案,如江苏省要求便后在粪坑内加入干灰(草木灰、炉灰、庭院土等),其用量为粪便量的2~3倍。不同覆盖料达到粪便无害化的时间有所不同,草木灰的覆盖时间不少于3个月,炉灰、锯末、黄土等的覆盖时间不少于10个月,厕坑潮湿时,需加入干灰予以调整。山东省要求干封式新型粪尿分集式厕所的粪便要经过第二次堆肥处理,单独收集的尿液要经过集中曝气使其符合相关要求后才能用于农业生产。

(二)优缺点

1.优点:该方式建造的厕所为生态旱厕,造价低廉,且基本不需要水冲,仅需少量水冲洗便池,无需考虑结冰的问题。干燥的粪便体积小、无臭味、处理后可作粪肥。此方式适用于干旱、寒冷的农村地区。

2.缺点:①该类厕所使用和维护较复杂,排便后要及时加灰覆盖使粪便变得干燥,如不能及时覆盖或不完全覆盖,会导致蚊蝇滋生,影响粪便无害化效果。②不容易保持清洁,需要勤于清扫维护,排尿管冻裂或脱落后要及时维修,否则粪尿混合散发臭味。适用于家庭人口较少,不适用公厕的地区。

(三)施工建造

粪尿分集式厕所建造步骤主要为:查看地形,确定修建位置→砌筑蓄粪池→蓄尿池建造→导尿管道系统建造→排气管修建→晒板修建。

(四)注意

1.使用可回收再利用或农民可自己生产或就地取材的(自然)建筑材料,例如木头、树枝、轻钢、竹子、秸秆、泥土等,或回收的废旧砖头。既降低成本,也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2.粪尿分集式厕所技术简单,利用当地技术即能构筑,非专业者也能参与劳作。所以,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鼓励村民或志愿者积极参与,是建造粪尿分集式厕所的一般组织方式,既可以有效地降低建造成本,也让当地村民得以发挥他们的价值。

3.储粪结构以建于半地面为宜。

4.结合农户院舍灰土、少量厨余垃圾和牲畜粪便的覆盖堆肥处理,可以在蓄粪池专门留一庭院垃圾入口,使有机垃圾由过去随意丢弃转变为自主收集、科学处理,改善庭院环境卫生。

5.在寒冷与使用尿肥的农村地区,可在厕所背阴处、冻土层下建造一蓄尿池。

6.在晒板修建时,尽可能利用太阳辐射热。通过晒板可大大加快粪便的脱水干燥,减少加灰量,迅速达到无害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