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选材上的“轻与重”
厕所建筑的外观组织逻辑和材料使用逻辑很明确,几个与地面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各不相同的体块无规则分布,墙面材质与地面材质属性一致,墙面材料用的是掺杂黑白小石子的水磨石,地面用的是掺杂灰色中等颗粒石子的水洗石,一个细腻一个粗糙,虽然颜色接近,但是质感与肌理有微小差别。十几根与厕所顶面一体的白色钢柱同样不规则地在空间分布,穿插在体块的空隙之中,柱子与体块形成一种更自由无序的状态(图54)。
图5-4 公厕内部
地面体块系统与顶面柱子系统相互嵌套,形成相互咬合的逻辑关系,轻与重,白与灰,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两两关系。空间内方向性被模糊,人们可以随意穿越、视线可以穿透、空气可以自由流动,营造出一个自由、轻盈、流动、轻松的公共空间(图5-5)。
这里的轻重不是量化意义上的轻重,而是相对意义的轻重,空间有虚有实,材质有深有浅,尺寸有厚有薄,感受就会有轻有重,最终会体现到人的感受上。
图5-5 公厕局部
在公厕造好后,设计团队调研了公厕的使用情况,周边村民反映大家都喜欢到新造好的公厕上厕所,早上高峰期甚至都要排队,村民们觉得干干净净的公厕很是洋气,在村委的管理下公厕发挥了应有的效用,更好地为周边群众服务(图5-6)。晚上厕所的灯光亮起来之后,处于三岔路口的公厕成为村中心的一处指明灯。
图5-6 公厕管理制度
东山公厕的设计实践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打破传统厕所空间布局,将厕所的功能区重新拆分组合,让公厕更满足村民与时俱进的新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周边群众。二是将现代简约几何风格融入村落之中,带动村子景观环境提升。乡村不是土气的代言者,洋气更不是城市的专有名词,好看也并不意味着不实用。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对村庄的多方面进行整治转变,公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农村公厕不应只局限于以卫生整洁为美,还可以从建筑外观上为乡村增加美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