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造特色
衡阳将农村改厕全过程分解为宣传发动、组织筹划、项目准备、工程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运维和监督检查等7个阶段,并细化为18个步骤72个要点,逐一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形成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一)宣传先行
通过发放“政策明白卡”、召开村民会议、“屋场恳谈会”、利用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改厕政策。全市共发放“政策明白卡”20万份,让老百姓充分知晓改厕目的、意义和政策,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二)根据乡村实际,合理选择改厕模式
一般采用三格(四格)式化粪池,实行“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山区及人口较分散的村庄,因地制宜采用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建设三格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利用水土要素及植物群落吸附消纳粪污水,使粪污水处理得以低成本、高效率、易管理。
(三)严把改厕质量
建立首厕过关机制,按照农村改厕统一的质量目标要求,科学确定改厕模式、工程施工总承包方式、工程监理及运维方式,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农村改厕模式并实践于第一个厕所,经过实地验证切实可行后再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正常使用并发挥粪污无害化处理功能,确保改一个、成一个、带一片。
(四)注重群众参与
始终把群众参与贯穿农村改厕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农村改厕化粪池产品进行统一招标采购,评标过程要有群众代表,产品的试用评价由群众说了算;全市各级都建立了由乡镇政府主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验收组必须有群众代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验收是否合格的最终评价标准。
“三格式化粪+人工湿地”(图7-4)为区域改厕的主要方式,这一模式占地面积小,无须动力介入,运维费用少(图7-5)。生活污水经厌氧池发酵,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含氮、氨的水体腐殖质等进入湿地后,被根系发达的美人蕉“过滤”(图7-6)。一套流程走下来,水由浊变清。处理后的水可以浇花,可以外排。每家改造的户厕外还修建了三格式化粪池(详见第二章),能够有效控制污水处理及排放,去除臭味的同时还能减少粪便对水体的污染。厕所过滤池由沉淀池、发酵池、蓄粪池3格组成。屋内厕所污水经过粪污沉降、厌氧消化等程序,去除和杀灭寄生虫卵等病原体,可实现对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蓄积。
图7-4 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
图7-5 三格式化粪池
图7-6 厕所化粪池+美人蕉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