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造模式

一、改造模式

《锡林郭勒盟牧区户厕改造实施办法》(锡署办发〔2019〕21号)指出:

(一)合理选择改造模式

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根据牧区实际情况和牧民意愿,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合的改造模式。

1.牧户住房具备上下水,户内具有改厕条件,且居住相对集中、距离污水处理厂较近的,优先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水冲式工艺户厕。

2.污水处理厂覆盖不到或不具备上下水条件,家中具备电源的,优先推广使用微生物可降解户厕。

3.还可选择建设庭院式微生物降解户厕。

(二)优化改造程序和标准

牧区户厕改造原则上以牧民自建为主,采取牧民自愿申请、嘎查村委员会确认、苏木政府统计,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提供三格式化粪池水冲式厕所设备厂家和微生物免冲洗设备入围企业名单,由牧户自行选择建设模式,确实没有自建能力又有改厕意愿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可以统一建设。

1.改造程序:签订协议,组织实施,竣工验收。

2.改造标准:按照《农村户厕建设规范》《农村户厕卫生规范》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进行牧区户厕改造工作。

3.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后期维护。

4.通过财政“一卡通”将补助资金发到户厕改革对象。

(三)细化改造建设方式

1.水冲式户厕建设方式。由厕室、便器和三格化粪池组成。住房预留卫生间的,直接进行三格化粪池处理系统安装。②住房没有预留卫生间的,需建设厕室与主房进行联通。

2.免冲式生物降解户厕建设方式。该设备为一体化设备,主要由微生物菌群和主体设备组成。住户有预留空间(如太阳罩内)和其他附属房屋的,可直接进行安装或建设玻璃房屋一体安装。没有可安装空间的或不愿意在住房内设置户厕的,经住户同意后可建设附属房屋安装。

3.庭院可降解户厕建设方式。庭院户厕建设主要由地上厕室和地下处理系统组成。地下处理系统由长3米、直径80厘米的两层PVC含钢线的波纹管,容量约1.5吨,底座为微生物降解设备组成。

(四)采用先进改造工艺

微生物降解户厕技术作为牧区分散住户户厕改造的主要方式(图7-1、图7-2)。

图7-1 生物菌降解户厕

图7-2 水冲式卫生户厕

1.主要工艺:通过选育优化以粪尿为营养源的专用复合微生物,利用微生物为能量中枢,将粪尿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直接排出,实现自身的快速繁殖和粪尿减量。

2.工艺优势:免冲洗原位降解技术,不需水冲,可实现粪尿就地无害化、减量化(减量化达到95%)。

3.使用条件:冬季菌群温度要控制在10℃以上,禁止任何生活垃圾(如塑料袋、包装盒、餐具、衣服等)、雨水、酒精或生活污水进入降解池内。

4.技改后设备:正蓝旗冬季通过在设备底部安装两块竹纤维加热板辅助加热系统将温度调试在10℃,并采取智能化调控,引风管道电阻丝加热,解决引风管结霜问题的改造,设备运行基本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牧区改厕工作关系到改善牧区环境和卫生条件,是对传统观念、生活方式、环境建设的深刻革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和工作机制,统筹推动改厕工作顺利实施。

2.专项动员部署:精准核实具有草场证的纯牧户数据,详实统计有意愿改造户数、改造计划、改造模式,并进行登记造册,做好年度改厕台账,夯实牧区户厕改造基数。

3.典型示范的辐射能力:从锡市、阿旗、东乌旗、西乌旗的嘎查“两委”成员和党员中心户率先建设2~3个样板厕所作为示范,对道路沿线的分散牧户全面开展户厕建设,形成以户带户、以嘎查带嘎查的工作格局,重点推动全盟户厕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