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村厕所“参与型”维护管理

第八章 国内外农村厕所维护管理案例

近年来,国家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步伐,对人居环境和厕所建设的改造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农村厕所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的幸福感,是乡村文明建设的标志。在农村厕所修建如火如荼的浪潮里,关注的焦点慢慢转向了厕所建成之后的维护和管理。在这一方面,国内和国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的优秀案例,这些案例里面有丰富和深刻的农村厕所运行维护管理的经验,如宁夏和浙江常山农村户厕、加拿大公共厕所和日本的农村厕所。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生态振兴是其中的重要方向,实现全国农村“厕所建设”任重道远,厕改之路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合力支持。“厕所建设”应结合中国农村实际,吸收国外协同治理的先进经验,从治理主体、治理重点和治理方式等方面深入落实,从而达到改进目的。

第一节 宁夏农村厕所“数字化”维护管理

在宁夏农村的运维管理案例中,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建立了宁夏环保集团农村改厕及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服务平台调度中心,在这个中心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实时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兴庆区和贺兰县农村集污池的现场状态,包括设备故障、巡检次数、处理工单、车辆拉运次数、预警信息等。在实际的管理实施中,如果大型的集污池废物满了,平台就会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来提醒废物已经达到了预警液位,在预警信息发布之后,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图8-1)会立刻到达现场进行排污和清运工作。

此外,还有一些户厕因为使用单户一体三格式化粪池,还没有实现预警功能,这部分的厕所维护则需要村民采用自己电话和微信公众号报备的功能联系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再由工作人员安排清运人员进行粪污的清理与厕所的维护。采取这样的方式,给一些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家庭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方便。到现在,兴庆区和贺兰县已经有1万多所水冲式厕所纳入智慧平台,其中包括了9个乡镇45个行政村,惠及3万多群众。在整个银川市的农村户厕改造中,已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51652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高达89.5%。农村厕所逐步由建设转向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宁夏各地也更加积极探索更为先进和高效的农村厕所运行维护的方法,让村民用得放心、舒心,提升村民幸福感。

图8-1 工作人员施工图

通过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在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上实现互联互通、科学调度,银川农村污水实现智能化管控,充分发挥“互联网+厕所维护”应用便捷性,实现厕改全流程管控,厕改管理规范化、整体化、资源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 浙江常山厕所“所长制”维护管理

常山县隶属浙江省,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其中农村人口29万余人,占全县人口总量近85%。在农村厕所的改造上,该地区全面实现了帮助困难户改厕和去除旱厕两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给村民提供了方便,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在具体的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公厕所长制和一系列维护管理的措施,多管齐下,维护管理的效果显著提高。

一、公厕所长制

常山地区为了改变农村公共厕所“脏乱差”的现状,在全省大力推行的“河长制”中吸取经验,建立了常山特色的“所长制”体系(表8-1)。该制度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乡镇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体系,做到了一个厕所一位负责人,责任负责人全地区覆盖的模式。通过这样的责任划分,以及后期进行的每日巡逻,定期考核,大大提升了公厕维护管理的实际效果和效率。同时还树立典型,对做得好的负责人进行定期评比和奖励。

表8-1 所长制职位对应一览表

二、建设规划

乡村厕所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以及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所以公厕的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十分重要,在这样的建设愿景上,常山公厕做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设计效果。

在公厕空间的设置中(图8-2),除了男女厕所,还有专门的工具间、管理间和多功能厕所,除了在一般厕所中设置扶手、警报器等无障碍安全设施,在多功能厕所中还设置了提供给母婴、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专门设备,如搁物板、坐便器等。通过功能的拓展为如厕群众提供舒适舒心的如厕环境。如在新昌乡郭塘村新建的公厕坐落在村主道旁,每当走进公厕时,轻柔舒缓的音乐随之响起,干净整洁的洗手台、生机盎然的植物和方便好用的公共设施让人身心舒畅。

图8-2 公厕内部设施

在农村厕所的维护管理中,常山地区政府坚持为使用者设计,不建造高大上的形式公厕,反而实事求是,结合地区村民特点,加大维护管理的投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合理布点,理性投入。农村公厕建设要求做到“六不”(表8-2)。

表8-2 “六不”污染控制、无异味

三、修建标准

常山地区有深厚的人文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乡村旅游正在常山如火如荼地开展,旅游公厕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展示农村形象的大好窗口。常山地区在考虑功能性的基础上还结合地区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结合旅游公厕旅游属性的需要,建设地区特点突出的旅游公厕。在塔山脚下的翠柏修竹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公厕(图8-3)。来塔山玩的游客都以为这是一个景点,走近一看却是厕所。如今,常山一座座美丽的公厕成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亮丽名片。常山不仅让旅游公厕“从无到有”,还让公厕“从有到优”,达到“一厕一风情、厕厕成风景”的效果。

在旅游公厕的具体设计和建设上,因地制宜采用浙派、徽派、现代等建筑设计,形成了别墅式、田园风、水岸船形等多元风格,凸显地域特色。其中,江源村旅游公厕没有从无到有地进行修建,而是在村民废弃房屋的基础上,结合常山地区特色材料进行设计,不仅借用了老房屋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且还节省了一定的建造成本,同时展现了江源村的村容村貌。

另一方面,在旅游公厕建造基础上融合地区特色元素,让厕与景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别具风味。其中,长风村在全村建筑外立面改造时,将公厕一并设计到位,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仿照徽派建筑风格,让小小厕所和特色民居巧妙地融为一体。在细节上重点考量,采用当地竹木、老物件、常山石、胡柚、山茶等当地特色主题元素进行装饰。

图8-3 徽派厕所

四、经济扶持

常山县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县财政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中连续3年、每年拨付1500万元专项用于厕所建设,让厕所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护管理有了保证,在县财政资金支持保障下,常山公厕外观、设施有了质的飞跃,后期维护管护秩序井然。除了建设污物信息调度和清运中心、制定厕所维护管理标准,还给每一个公厕安排了一位保洁员,不仅使公厕的公共卫生得到了保证,还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对公厕的常态化维护。

根据常山县经验,公厕“所长制”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上下联动、上传下达和有效反馈,高效地协调了各部门工作,有效防止了扯皮、推诿等问题,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最佳实践案例。第三卫生间的设置方便了特殊群体的需求,提升了使用者的便捷性和幸福感。常山农村公厕内外多采用当地竹木、老物件、常山石、胡柚、山茶等当地特色主题元素进行装饰,使市民倍感亲切的同时,又让游客了解了常山的文化和自然特色,显著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多渠道资金保证为厕所的后期维护和管理提供了资金支撑。以上常山多渠道的厕所运维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三节 加拿大公厕“行政式”维护管理

加拿大的公厕免费开放相当彻底,厕所无人看守,公厕里的所有设备与用品都是免费供应。厕所比较卫生、整洁、温暖,其干净程度可以把自己的衣服或提包放在地上。其中大部分都能达到星级饭店的厕所标准。加拿大的公厕管理主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出租资源为辅,真正实现公共财政加出租资源的模式。加拿大的公厕广告收入可以支付人员工资和购买部分厕所用品,人流量大的城区,政府基本不需要出资。政府需要投入的基本是人流量较小的郊区。

在管理上实现片区管理制度,公厕在谁的行政管辖范围内,就由那里的管理部门对公厕实行统一标准化的管理,这些管理人员都是实行定时管理制度,根据人流量的统计样本,每隔几小时就要来查看公厕内的物品使用情况,更换卫生纸等物品,清洗赃物,拖地板等,随时维持公厕的清洁卫生。公共管理部门巡视车随时在大街上巡查,一旦有人举报或发现公厕未按照标准来执行,将扣掉部分薪水。

加拿大在厕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重视协调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厕所这一公共卫生资源的共享。多渠道、多主体和重细节的厕所维护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厕所维护的监管。

第四节 日本农村厕所“参与型”维护管理

在日本农村厕所改造和建设中,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厕所维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以及对现有厕所基础性条件的升级。重点将农村户厕定位在“改善生活”的高度,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了改良过程。厕所及其周围环境改善的主要目标为:①减少传染病,尤其是粪口传染病,特别是伤寒、痢疾等。②减少寄生虫病,特别是蛔虫病和钩虫病。③逐步将重点转移到生活的现代化与合理化。

在农村厕所的基础性条件改造的升级中主要包括:①便池和贮留方法,要求使用改良便池以及净化槽等。②便池清除方式从掏取式变为水洗式。③厕所从户外变为设置在户内。通过这一系列方法的实施,1965年以后的生活改善运动全面引入水洗化厕所,1980年普及率达50%以上,2001年之后普及率达85%以上。此外,日本政府还推行了一系列厕所环境改善运动(表8-3),如灭杀蚊蝇的卫生运动、改善生活运动和学校家庭项目等。“居民参与型”卫生改善行动,要求各家庭主动采取措施,政府发放一定的硬件补助金,但大部分由居民自己负担。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对厕所及时清扫,并喷洒杀虫剂。

表8-3 在日本推进卫生改善的方法及其特征

日本厕所卫生改善过程分类管理细致,民众积极参与执行管理,是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日本与中国的农业农村组织结构以及文化习俗高度相似,都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小农国家,借鉴其“厕所改造”和“卫生行为”等改善措施,有助于全国农村“厕所革命”行动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