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老洋房的产生与发展
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福州的建筑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逐渐形成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本色,又有地域、民俗、时代特征的风貌。然而,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围绕这些战争所引发的中国重大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变化,使福州的建筑脱离常规衍化,进程发生了突变。
1842年8月29日,鸦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迫使中国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从此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帝国主义的枪炮攻破了。
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要求将福州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因为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毗邻台湾海峡,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及货物进出口和集散的中心。福建省还是当时著名的产茶中心之一,是一个对外的主要茶叶供应地。福州作为中国最大的茶叶港口,不仅方便侵略者掠夺资源,还便于倾销商品、输出资本等,早已为帝国主义所垂涎。福州口岸开埠通商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等国家就先后在此购买或租用土地,设立领事馆、代办处、洋行、银行,建造教堂、西式学堂等作为对华侵略的办事机构,情报收集和殖民教化、宗教传播的场所。各个国家、不同风格流派的西式建筑,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而涌入福州。
福州开埠之初,由于受到当地官员、士绅及民众的阻挠,帝国主义列强在福州城内购地建房的企图一时没能得逞,他们就用蛮横无理的方式使国人屈服,而且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后来由于种种不利因素,如离南台码头甚远,办公、经商不便等,他们才不得不主动放弃城区。接着,他们首选仓山,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更有便利的水路航运及适合轮船停靠的码头,是福州对外贸易的最佳场所。从南台的泛船浦开始,一直延伸到仓前山一带,他们凭借势力,广置地产,大兴土木,兴建起了西式办公楼、公馆、教堂、别墅及俱乐部等,方便工作与生活享乐需要。其次是看中生态环境怡人的鼓岭,将之开发为避暑度假的胜地。英、法、美等20多个国家的在榕人员成立鼓岭联盟,先后建了300多座各式各样的别墅,还建造了教堂、医院、俱乐部、邮局、游泳池和网球场等配套设施,使鼓岭不仅具备避暑功能,还是居留福州的外国人社交的场所,成了一个集工作、生活和娱乐为一体的近代化小城镇。最后是马尾的马限山,他们在此修建殖民建筑群,目的是窥探闽江航运情报、监视马尾船政军工密情和镇压反抗民众等。

梅园监狱建在马尾马限山上,此处靠近闽江,山上树木葱郁,相当隐蔽。英国人常在外廊上架设望远镜窥探闽江航运情况,为其经济掠夺提供情报
帝国主义的强势入侵彻底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政局风云巨变。在风雨飘摇中,清政府宣布变法、实行新政,向西方学习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种潮流。
这种潮流也波及建筑领域,成了国人积极学习、引进西方建筑体系的驱动力。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体系比较,西方建筑体系具备现代建筑类型、功能、形式与技术。受西方建筑的影响,福州一些传统建筑的外观做了局部的改造,但总体样貌并没有改变。西方舶来的建筑体系则被福州的一些私宅府邸、工厂、商贸等建筑快速模仿,并与原有风格融合,它们不仅具备国外的建筑思想、建筑技术、建筑装饰等,还融汇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艺术、地域风情民俗等诸多元素,形成中西合璧的全新的建筑体系。它们的产生与发展,使古老传统的福州向近代化城市迈进。
而帝国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在福州建造各种西式建筑,其真实动机并非为了推进福州城市近代化建设的进程,而是为了便于他们侵略,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在评价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期造成的社会革命时所说的:“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魏源(1794—1857),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受林则徐了解和学习西方思想的影响,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即向洋人学习先进技术,用以抵抗洋人的侵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这一主张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对于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古厝》序言中写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如今,老洋房已经成为福州古厝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了文物保护的对象。福州老洋房包括国人学习、借鉴西方建筑而产生的新建筑体系,也涵盖了帝国主义列强建造的建筑,以及近代福州籍华侨返乡时构筑的西式风格民居,它们都是福州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共同见证着福州城市的发展变化。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福州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认识福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况,以及福州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老洋房丰厚的历史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繁荣社会经济,更能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加强对老洋房的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利用,对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建设高品位历史文化强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台江区上下杭近现代历史建筑风貌街区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