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第一节 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现代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曾说:“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越大。”在高职学生不断通过接受教育来完成社会化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的产生便成为了无法回避的烦恼。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关系的演变也给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每年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的结果亦显示,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

一、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

(一)环境适应不良

现在的家庭,父母为子女创造专注的学习氛围,通常会为其包揽其一切生活所需,反而使得子女缺乏独立自理生活能力和必要的生活阅历。通过激烈的高考,顺利进入大学后,环境发生的变化,使离开了长期依赖家长老师的这些天子骄子们,独自面对新的环境、集体、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往往会出现难以适应的现状。同时,陌生的专业内容、自主的学习方法、他人的优秀表现也会产生压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有困难,学习效率降低,继而更加紧张惶恐,负面情绪越来越凸显,甚至形成恶性循环。环境适应不良若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容易引起情绪烦躁、头痛、失眠、抑郁、焦虑,甚至会出现神经衰弱症等。

(二)自我认知失调

高职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更注重外貌、能力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现实中获得的评价达不到理想自我的标准时,就容易产生自卑的自我认知失调。一些来自于贫困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的高职学生因受经济条件制约,以及一些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在新环境中难以适应,相对那些拥有广泛人际交往,易于在公众场合自由表达的同学,容易产生自我厌恶的错误认识。

(三)人际交往障碍

在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人际交往障碍排在首位,主要表现在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缺乏社交技能等。有限的认知、不健全的人格、不遵守交往规范、不懂人际交往技巧都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因自卑而恐惧交往,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孤僻而难以交往,因嫉妒而妨碍交往,因单纯而不会交往,等等。

(四)恋爱与性迷茫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更是身体发育到人生高峰的高职学生所渴望的情感体验。进入开放式高校校园,没有家长、老师的约束,恋爱成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主题。但是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恋爱挫折的痛苦。在高职学生诸多心理问题中,恋爱与性所造成的危险最为严重。由此带来的痛苦,轻者会陷入感情泥沼无法自拔,严重者情绪失控无法自持,丧失对其他事物的兴趣,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和伤人等恶性后果。另外,中国传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在进行性教育时通常都较为保守,由此带来的无知、冲动、焦虑、恐惧和不正当自慰也会使高职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五)求职择业矛盾

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高职学生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从单纯的校园迈入复杂的职场,从象牙塔中的学子蜕变为一个职业人,许多高职学生会因面临角色转换而彷徨不安、不知所措,尤其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新的职场生涯。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

有关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总的趋向是比较健康、向上的。急剧变迁、迅猛发展的时代,在带给每一个生存其中的人以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每一个人。面对着生存与工作的巨大压力,以下的各种异常心理在高职学生中发生比例也日益增大。

(一)自闭

自我封闭的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自我封闭的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有封闭心理的人不愿与他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诸如写日记、博客,以文字抒情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自闭时间过长会引起人际交往障碍等系列问题。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让生活变得有趣

首先,不要刻地要求每件事情都必须按照自己的预计发展,允许过程中出现意外,允许结果的不同,重视生活中细微之处的乐趣,增添自我幸福感,会用全新的视角发现自己一直所拥有着的幸福之美。否则,如果对每件事都要求万无一失,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情紧紧封闭起来。

2.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人的想法纵然千奇百怪,但情感却是一样的真实。就是说,即使与别人的价值观不同,你的想法很难被别人认同,但情感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所以,不必担心自我情感流露会被他人奚落或是拒绝而掩饰起来,这样只会使自己最宝贵的人生财富黯然失色。既失去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更让自己无法聆听心灵的声音。

3.尝试信任他人

尝试与他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是改善自我封闭非常必要的手段。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时,应主动寻找话题,并要积极回应对方。碰到新结识的人时,要注意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不要给他人传递冷淡的错误信息。在集体生活中,大家讨论某个话题时,即使不能立刻畅所欲言,也可以选择参与倾听,逐渐融入。在陌生环境中,不回避与他人的接触,争取完成简短的对话。

(二)偏执

偏执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喜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尤其是知识经验还不充足的高职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作出错误的结论。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案例:王某,女,某高职学院大一新生。入学时积极参加班干部选举和加入学生会,因为好胜心强,思维敏捷,接受任务后总是夜以继日迅速完成。但在工作过程中,因性格强势,和周围同学在配合时常因意见分歧而关系紧张,逐渐发觉自己身边缺少信赖的伙伴和亲近的朋友。为此,王某则认为是“别人嫉妒自己能力强,才联合起来排挤自己。自己拥有真才实干,不怕小人作祟”。

分析:王某好胜心强,敏感,人际关系紧张,思想偏激,均是偏执的表现。

1.读好书,寻找心灵能量

法国哲学家家、数学家笛卡尔曾说:“读一些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事实也证明,经常阅读伟人、名人传记,能从中获得心灵慰藉。可以从别人的故事中,总结经验教训,明白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只会使自己吃亏的道理,只有与人为善,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使自己生活愉快。

2.加强自我调控

生活在大千世界的复杂人际关系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以及无礼的言语和行为,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可以事先自我警醒,处事待人时注意纠正,明白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发自内心地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而不是一句平淡的礼貌用语。要学会对身边的人微笑,充满愉快的情绪。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但是要告诫自己,必须这样做,而且要努力做好。

3.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因为固执,拒绝新鲜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对将来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思维会变得狭隘。所以,只有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接触新人新事,保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时代的同步,才能改善自己井底之蛙的困境,目光长远,心胸开阔。

(三)虚荣

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过分的表现,是为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的心理与戏剧化人格倾向有关。爱虚荣的人多半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世突出自我、浮躁不安。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是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为了补偿,竭力追慕外在的浮华以掩饰心理上的缺陷。虚荣在现实中只能满足一时,长期的虚荣会导致非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树立正确的荣辱态度

人生在世界上要有一定的荣誉与地位,这是心理的需要,精神的安慰,但是这种追求必须与个人的社会角色及才干相一致。否则过分地追求得失,“打肿脸充胖子”,只会使自己的人格歪曲。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从失败中悟出真谛,就能凭借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消除虚荣心。

2.把握好比较的标准

“如果追求的只是幸福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很多人烦恼的原因是没有准确地定位社会比较的标准。从方向上来说,要多立足社会价值的体现而不仅限于个人价值的比较,比如说一个人在学校、单位、社会的作用和贡献,而不是成绩分数和薪资待遇那些生硬的数字。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正确评估个人的实力,不要过分自我感觉良好,拿自己的一般能力去和他人的强势能力相比,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

(四)嫉妒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在大学校园里,他人政治上的进步、学习上的优秀、某方面的专长、经济上的阔绰、社交上的活跃、仪表上的出众、恋爱上的甜蜜都可能刺激到高职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情感。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客观的自我认知

高职学生发觉自己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时,应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自己后,再评价别人,自然能有所觉悟。

2.开阔胸怀,宽厚待人

19世纪初,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肖邦流亡到巴黎,纵是才华横溢仍不得观众欣赏,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出于对音乐人才的爱护,想了一个办法:在自己表演前,熄灭了剧场的灯,换肖邦坐在钢琴前代替自己演奏出美妙的琴声。直到演奏完毕,灯光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亮起,人们才知道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新星如此优秀,更为李斯特无私帮助新人的胸怀感动。

3.用快乐找一个出口

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正像嫉妒者随时随地为寻找不痛快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比别人多得到什么,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失落的痛苦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还是主要靠人为来调整。

(五)猜疑

有的人会因为别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一个无意的举动而心生不快,总觉得自己受到别人的排挤,这就是猜疑心理作祟的缘故。猜疑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这种心理会使当事人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不符合事实的主观臆测,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并会自行通过对他人的举动加以印证。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有时遇到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一般人都会产生一些猜测与怀疑,这是人之常情,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如果对任何事都持怀疑态度,常常无端怀疑,不去辨别真假,不听他人意见,只相信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变成了心理偏异。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理智克制冲动情绪的产生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猜疑,戳穿后其实是很可笑的。但是由于猜疑者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认为自己的猜疑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以前,及时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

2.学会自我安慰

一个人在生活中,与他人发生误会,遭到别人的非议和留言,应当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听到别人的议论应该不斤斤计较。

3.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误会产生是人际交往中的必然产物,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产生疑惑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这样做后如果依然是疑惑难消,就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若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可以了解对方的想法;若猜疑不是空穴来风,心平气和地讨论也能解决事情,避免冲突。

三、小结

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因为某些心理困惑表现出暂时的不适,就像偶尔伤风感冒一样,是正常的身心反应。只要予以重视,以积极态度寻求科学的排解途径,获得正向能量,反而会成为帮助高职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