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2]方晓义,申继亮.气质与思维品质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2).

[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5]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王小章.社会心理学:从“现代”到“后代”[J].社会心理学研究,1996.

[7]林岳新.当代学生心理压力源探析[J].青年研究,1998(7).

[8]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仲稳山,倪亚兰,潘林元.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10]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1]程葵.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调适[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12]埃利奥特·阿龙森.社会性动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13]郭瑛.三种人格评估方法述评[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3).

[14]张进辅.青年心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冉超凤,黄天贵.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6]段鑫星,程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7]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18]刘雪勇.新编大学生健康教程[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

[19]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0]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1]刘雪勇.体育教学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理论探新[J].中国学校卫生,2005(5).

[22]时荣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3]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4]肖永春,齐亚丽.成功心理素质训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5]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6]潘海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7]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8]吉红,王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9]魏冬云.走出困惑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探析[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0]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2]吴继霞,黄辛隐.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33]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4]赵国祥.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5]韩延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36]王永莲,贺文佳.自我塑造与完善——心理学与高职大学生[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7]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8]龚艺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原因及教育对策[J].理论界,2008(6).

[39]漆邦林.大学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40]杨万甫.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2]李朝旭,金盛华、刘佳、姜璐璐.1990—2007载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社会心理研究,2008(4).

[43]陈鉴,尚虹,郭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4]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5]胡珍,王进鑫.高职学生性健康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6]刘树林.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7]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8]陈华.创新人格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S3).

[49]侯丽萍,张慧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0]邓明珍,王瑞忠.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1]梁芹生,李国强.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52]景汇泉,雷西合.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教程[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

[53]宁维卫.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4]姜凤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55]黄群瑛.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6]李媛.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7]姚会民.婚恋要懂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