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的发展和高职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第三节 性心理的发展和高职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性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从心理的角度说,性的基本意思是指与“性”有关的一切生理、心理现象,它不仅包括性交、爱抚等所有直接的性活动,还包括人们对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

高职学生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两性生理的发育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体征上的变化,如男性表现为生须、喉结突出、骨骼粗大、声音低沉等;女性表现为乳腺发达、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二是指功能上的,两性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男性分泌精液以致出现遗精,女子开始每月规律性排卵,月经来潮。在我国,男性首次遗精大多数在14~16岁,女性月经初潮大多数在13~14岁。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发育水平决定性心理的发展水平。一般认为,性心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异性疏远期

青少年在第二性征出现后,由于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的不安、害羞,使男女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隔膜,表现出相互回避、疏远,对男女性别差异非常敏感,即使是青梅竹马的童年伙伴也较少交往。不过,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各种传媒的发达及人们观念上的日趋开放,这一阶段的表现已越来越不明显。

(二)异性吸引期

随着性意识的发展,产生了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一般发生在女孩12~13岁、男孩13~14岁以后。这时的少男少女开始好表现自己,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以赢得女孩的好感与赞许;女孩则开始注意修饰打扮,以引起男孩的注意和喜欢。男女之间逐渐从疏远、抵触开始转向为彼此产生好感,表现出愿意一起学习、游戏和活动。但是,少男少女毕竟还不懂得应当怎样与异性相处,接触和交往多半没有专一性和排他性。

(三)异性向往期

随着性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少男少女在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基础上各自形成一个或几个异性的“理想模型”,并在众多的男女生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有的还形成一对一的“专情”行动,萌生恋情。

(四)择偶尝试期

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青少年,性生理完全成熟,性心理也在逐渐成熟,自我意识、思维和人格都在积极发展。这时,他们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有了比较严肃的选择和排他性,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恋爱择偶尝试期。

二、高职学生性心理的基本特征

现在,在校高职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岁,他们生理已经发育完全,但毕竟还没有真正去接触社会,阅历少、涉世浅,在心理上还有许多的不成熟。

(一)对性生理发展的关注

这个时候的高职学生,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对两性之间爱慕情愫的增加,越来越关注自我形象,喜欢打扮,希望在任何场合都能得到别人,特别是异性的认可和欣赏。所以,他们会悄悄与别人进行比较。可是,如果性生理发展并不如己意,就容易产生烦恼与焦虑。对青少年来说,年龄越大,越是接近恋爱、结婚和过性生活的年龄,这方面的烦恼和焦虑可能就越严重。对有些高职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关注性生理的发展。

(二)对性知识的渴求

这个时候的高职学生非常敏感,正因为对性生理发展的关注,常关心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发育变化,想知道自己是否属于正常。因此,他们产生了对性知识的强烈渴求。在过去的教育中,他们可能因为学习压力或者没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这些知识。上大学以后,他们能自由的时间安排,通过上网、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等这些庞大的信息渠道进行对性知识的了解。这个时候,学校应成为性教育的“主战场”,但不能忽视家庭和大众传媒在性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对异性的爱慕

这个时候的高职学生,逐渐进入了性爱恋期。他们很愿意与异性相处,并且一点也不加掩饰。在行为上也会更主动地接近异性,比如在共同活动中彼此结识、相互接近、建立好感,最后形成单独接触。这种心理和行为都是很正常的,是以后建立美满婚姻生活的基础。

(四)性需求与性压抑

这个时候的高职学生,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在性需求的驱使下,常伴有强弱不同的性冲动。性冲动在高职学生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但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谈性色变,使得高职学生们对正常的性冲动难以启齿,不敢说,说了怕有损德行。于是,有些青少年强迫自己否认、回避性需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状态下,形成严重的性压抑。

这种性压抑会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性压抑表现为对身体的正常性反应感到困惑和厌恶,内心不安、焦虑、矛盾冲突剧烈;另一方面,性压抑还会表现为性恐惧和性敏感。应当说,适当的性抑制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是成熟的反映。但严重的性压抑则会有害健康,导致性欲畸变,性能量退化,引发性扭曲。作为当代高职学生,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性、接纳性,积极妥当地释放它或升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