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第三节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人际关系状况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体现,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能否有效适应社会的标志。与人交往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高职学生需要在社交过程中不断学习,掌握社交技能,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幸福,事业成功。

一、让人喜欢的技巧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有好人缘,希望做到“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花见花开,鸟见鸟摔”。就算不一定人见人爱,但至少也要比较受欢迎。而要做到这一点,是强求不来的。有权势者能够强迫别人服从他,但不能强迫别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他;权贵身边少不了百般讨好他的人,但这些人未必是真正喜欢他本人。真正受人欢迎的人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人的。我们所希望得到的也正是他人真诚的喜爱和亲近,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的曲意奉迎,因为前者是自己人格魅力所致,而后者是他人利益使然。生活当中的确也有很多人缘好的人,他们与什么样的人都能够很好相处,非常讨人喜欢。但也有少数人,老看人家不顺眼,别人也不喜欢他,处处讨人嫌。那什么样的人不受欢迎,受欢迎的人又有什么秘诀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结合自己与人相处过程中的体会就会发现,我们与谁待在一起比较愉快,就会喜欢这个人,愿意与他交往。也就是说,受人欢迎的人其实就是能在交往中令人感到愉快的人。你可以强迫别人服从你,但永远不能强迫别人喜欢你。

(一)修炼自己良好的个性

说起个性与交往的关系,不少人认为性格外向者其个性利于交往,而内向则于交往无益。一些个性文静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腼腆少语,不如别人洒脱自如,侃侃而谈,因此确信自己难有好人缘。其实,对于人际交往而言,良好的个性不在于内向还是外向,活泼还是沉静,这些于交往仅仅是特点而非优缺点。在人际交往中有积极影响的个性特点主要有两个:积极、自信。

性格积极乐观者富于感染力。是否受人欢迎的个性,不在于内向外向,而在于积极消极。个性积极者乐观开朗,豁达大度,与之相处,如沐阳光,自然令人感到愉悦畅快;个性消极者悲观阴沉,多疑狭隘,与之相处,如顶乌云,必定令人感到忐忑压抑。乐观积极的人,如果是一外向者,就总是给人带来希望和笑声,其乐观的情绪极富感染力,能让人心境豁然开朗,郁闷的人也会愁云一扫而光;如果是一内向的人,其温和宽厚的态度,也能给人一种可信可托的安全感,其温柔宁静的劝慰,可以使愤愤不平的人心境平和,前者如炫目的夏日,以热情令人倾倒;后者似和煦的冬阳,以温暖令人心仪,都会有不错的人缘。

自大者令人反感,自卑者易受伤害的脆弱自尊令人无所适从,且容易导致摩擦,只有自信的人宽容大度,平易随和,容易相处。有的女生容貌出众或家境优裕,因此滋生优越感,为人傲慢自大,必令人生厌;而有的女生因自卑太过敏感,如林黛玉般常耍“小性子”,与之相处动辄得咎,也会令人敬而远之。这都是应该避免的。

(二)遵循“三A”原则

“三A”即接受(accept)、赞同(agree)、赞美(admire)。

接受(accept):“任何人都没有力量改变另一个人,但如果你乐于按照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去欢迎他,你就给了他一种改变他自己的力量。”认可他人。挑剔会让人失去朋友。

赞同(agree):对别人引起你共鸣的观点表示赞同,给人知己感。反驳则会树敌。处处抬杠和反驳则会给自己树敌。但即使表示赞同,也要注意语气。一句简单的“是呀,我也这样想”“我和你有很多相似之处”就足够让对方倍感知音,认为自己的意见受到了尊重,从而更主动地与你交往;若是回答“废话,那还用说吗”或“本来就是,你才知道呀”,那就等于告诉对方,他的观点你早想到了。这么一来,明明你是同意对方观点的,但却是以伤害对方自尊的方式告诉他的,这会激起对方的反击,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赞美(admire):真诚的赞美会引起别人行为发生自己所期待的改变。指责和批评则让他人表现更坏。

(三)尽可能满足他人自尊的需要

1.记住别人的名字和一些私人信息

美国当代著名演讲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发现,人对自己的名字看得惊人的重要,所以他曾说:“记住人们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就能叫出来,等于给予别人一个很巧妙而又有效的赞美。”反过来,如果你把别人的名字忘掉或者记错,在交往中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谈话是否能够起到增进感情、密切关系的作用,就要看谈话过程是否令人愉快了。如果想掌控谈话过程,让谈话有令人满意的氛围,就要抛开自己潜在的“自我中心”意识。许多人会有意无意地将谈话作为表现自己的舞台,如果你想要取悦对方的话,就不要与他争着表现,而是要让对方成为舞台的主角。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积极参与到这个话题里面去。如果你对这个话题并不了解,也没关系,你可以直接就你不懂的地方请教对方,这一定能让你的聊天对象谈得眉飞色舞,感觉与你很投机,而你也不吃亏,因为你从谈话中获得了许多以前所没有的知识。女大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切忌不要为了展示自己的才气,就照自己的专长自说自话;尤其是与异性交往时,这样的女孩会给对方很大压力,同时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从而情绪低落,谈话会冷场。

3.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做一个好的听众

有人认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会让人佩服,从而获得别人的好感,其实正好相反。西方有一句俗语:“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很明显,就是有意要我们多听少说。”耐心而专注地听对方说话,会让对方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从而获得自尊的极大满足。而对于给予他这种满足的倾听者也会报以特别的好感。一个善于倾听的女孩会给人善解人意的印象,而想以伶牙俐齿让人青睐的人则容易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从而让人敬而远之。

(四)密切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1.给对方“特殊对待”

受到“惯例对待”会让人认为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受到了贬低,从而也将对方的好意贬值;而受到“特殊对待”则让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于是对对方也会抱有特殊的好感和态度。给对方特殊对待,让你所欲深交的人感觉到他在你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是密切关系的很好的技巧。

2.适度的自我暴露

除了少数城府极深的人出于防范不易透露自己内心世界,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有较强的倾诉欲。女性好合群、不喜孤独、情感丰富的特点,使其更是心里难以盛下事。但是我们心中总有一隅,只向极少数知己敞开。女大学生们常常会与同性密友说说悄悄话,彼此袒露自己的小秘密,这便是自我暴露。这种极私密的交流往往会巩固友谊,使双方关系更“铁”。当我们想让人际关系升温时,适度的自我暴露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女性。倾诉一点自己内心深处的烦恼,吐露一点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能让对方感到深受信任,出于感动和交往中的对等原则,也会向你倾吐心声。一旦有过一次这样的交流,双方都会视彼此为心腹之人。当然,这一技巧的关键主要在于“适度”。对关系尚处一般的人吐露自己的秘密,在一定程度上要冒点风险,所以,说什么,说多少,说到什么程度,就得把握好,否则弄巧成拙。秘密在不当的时间地点外泄,会使自己很被动。同时,逢人便说自己的“隐私”,搞得自己没隐私,不但不会获得朋友,还会被人看作“二百五”。

3.请对方帮小忙

按人际关系的公平理论,一方过分受损或过度受益都会破坏人际关系的平衡和稳定。如此看来,麻烦别人为自己做事应该于人际关系无益。但是如果请对方帮的忙并不大,而帮这个忙对方又是最合适的人选,且对他来讲是举手之劳,并且在小忙帮到后以合适的方式表示感谢的话,这个忙就会将人际关系推向深入。请人帮这样的忙,对别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压力,还能给对方一种成就感,让对方感到自己的长处得到了承认,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受人之托的一方往往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不但不会厌烦,还会很满足。在这种心理氛围中,两人的关系容易很快亲密起来。(五)注意交谈艺术

交谈是人类语言表达活动中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沟通信息,联络感情,以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交谈对话的主要方式有:

1.商讨式交谈

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主体常常通过与交往对象的相互讨论,共同协商,以求得在某些问题的一致意见,达成某种程度的合作与协议。这种交谈对话具有统一性、建设性和合作性特点。交谈对话双方既严肃认真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又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求同存异,达到交谈对话的目的。

2.说服式交谈

人际交往中的说服式交谈对话,是交往的一方完成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对另一方进行劝导与说服。这种交谈对话,发话者是交谈的主体,是交谈对话方向和内容的控制者,有时它发生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有时也发生在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进行这种交谈对话时,要细心观察另一方的表情和表现,在说而不服时,要及时转移话题,向其他交谈对话方式转移。

3.静听式交谈

这类交谈对话有时是在上级对下级征求意见时发生,目的是倾听下级对某些问题的反应。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在对话的一方把握不住对方的思路,通过静听争取时间,理清头绪,变被动交谈为主动交谈。完成这类交谈对话,要注意倾听,情绪要和对方的情绪保持和谐,特别要注意不要曲解人意。

4.闲谈式交谈

这是交往中常见的交谈对话方式。它没有什么明确的宗旨和专一的目的。如散步中的交谈对话,探亲访友中的交谈对话和邻里聊天等。这类交谈对话具有随意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起着联络感情的作用。在进行这种交谈对话时,应当平等相待、以诚相见,交谈对话要健康,不可违反原则地乱谈。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不好的交谈对话方式,应当引以为戒:一是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扰乱人家思路。二是不要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迫使他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三是不要连珠炮般地连续发问,以致他人难以应付。四是不要对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言谈空洞。五是不要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六是不要当别人对某话题感兴趣时,你却感到不耐烦,立即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上去,等等。

5.树立恰当的自我意识

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和行为趋向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他如果把自己视为有能力的人,就去干自己能力所胜任的事情;相反地,他如果把自己视成能力低下的人,他就不敢承担重任。因此,自我意识可以是自身行为的调控器,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的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将社会自我称为“镜中我”,它是个体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唐太宗曾经说过要以他人为镜子观察自己,以防止自己的过失。三是精神自我,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又叫心理的自我。一个完整的自我意识首先应是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横向意识。其次,从纵的方面来看,自我意识应包括意识到的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将来(或理想的)的自我。自我评价在自我意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不是真实、客观、准确是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之一。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往往不是过低估价自己,就是过高估价自己,都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过低评价自己往往产生自卑感,社会交往中缺乏勇气、主动,自己连自己都不信任的人,很难引起别人的兴趣和关注,而这又助长自卑感。如此形成的恶性怪圈,越发减退社交的欲望,最终陷于社交萎缩和社交恐惧的误区。相反,过高评价自己往往使人产生自傲,看不到别人,在交往中自吹自擂、盛气凌人,根本不接受建议和批评。在工作上出了问题自傲者往往推诿责任,因此,引人反感,不愿与其交往。

(六)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交往技巧

1.争辩的艺术

避免无谓的争辩。“没有人能在争辩中获胜。”争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说服对方才是重要的。利用人的本性去说服对方:让他陈述他的情况或理由,倾听;回答前稍作停顿(不能太长,给人理不直气不壮之感;也不能太短,让人觉得你并未重视他的意见,只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思);适当地让步(穷寇莫追,给人台阶下);温和而准确地叙述你的情况和理由;通过第三人说话。保持风度,有器量。不做人身攻击;接受、承认别人合理的观点。

2.批评的艺术

先表扬后批评:良药不再苦口。批评别人之前先做自我检讨:消除对立情绪。点到为止,给人台阶。

3.拒绝的艺术

补偿式拒绝:提出另一建议,以示诚意。先肯定后拒绝:以示其情非得已。爱护性拒绝:站在对方立场谈理由。

4.适度运用幽默

幽默是一种具有理智性、健康性与趣味性的心态和力量,幽默的技巧是借用幽默的语言给人以慰藉,给人以活跃的气氛,消除了人们的忧郁,增添人们的欢乐和友谊。幽默是社会交往的法宝,掌握幽默的技巧,才能掌握打开人心灵的钥匙。常见的幽默技巧主要有:①一语双关。这是在说话时,故意使某些语词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双重意义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有时触景生情,互相抒发感情,有时赋诗言志,借以自慰。这种方法能扬起人的理想风帆,激励人奋发上进。②巧借反语。就是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表面上是一层意思,骨子里又是一层意思。有时在夸夸其谈中推出一个荒唐可笑的结论,有时在逆耳的语言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耐人寻味,既幽默又深刻。③巧借谐音。口语是用声音表达的,利用谐音,音义结合,可以创造幽默的效果。当今流行的“妻管严”,一般都称作“气管炎”。春节“福”字一般倒着贴,谈起来就是“福到,福到”,这些都是巧借谐音。在人际交往中,称名道姓,言谈话语都可以借谐音使气氛生动活泼,使人宽慰愉快。④假戏真做。就是明知对方说的不是真实的话,却当真话来回答,而产生幽默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一句幽默的戏剧性的语言或一个幽默的戏剧性行为,其效果总比那些正统的说教好得多。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运用好幽默技巧,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思维迅速,随机应变。要情趣高雅,豁达大度,还要注意适可而止,不可过头。上述的这些方法,只是常用的一些方法。事实上,在生活中要比这广泛得多,我们应该很好地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掌握与运用幽默的各种方法。总结:人际交往是重要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人际交往需要自己努力锻炼!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