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风景写生在美术院校的教学传统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当下,随着艺术设计教育的进步与革新,风景写生的价值与意义被重新评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所具备的实践、创新、系统等特性,一直被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
从本质上说,风景写生属于一种直接描绘场景实物的现场创作,是我们与生活的直接接触。本书将这种传统的行为拿出来重新探讨,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一方面,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丰富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把写生中出现的偶然性、直接性和不可复制性效果转化为一种艺术形态;另一方面,这些在一线教学的年轻教师们通过作品探索了高职艺术设计类教育体系链中基础写生教学和设计创新的关系,对风景写生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定位。因此,可以说,这既是一场艺术创新的探讨,更是一次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研究。
也许有人会问:现代新媒体如此发达,视觉图像如此繁多,设计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和运用这种传统的风景写生方法吗?在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似乎设计师不需要写生了,但慢慢地教育界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又占了上风,他们既强调新的科技手段造就的视觉图像的特色和优点,也认可新媒体的出现会影响到绘画和设计的发展,包括可以给绘画手法和设计创意提供某些新的可能;但他们不承认新媒体技术能替代艺术家直接的写生方法。因为画家在客观物象前面,由头脑的思考、心灵的感应和手的灵动性所产生的激情和由此诉诸于画面的美感,对艺术创作来说具有最珍贵的直接性、随意性、偶然性和独一无二性。由观物而产生的写生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它不会因新的视觉图像泛滥而消失,这一认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这一点上来说,写生是一种真实性的艺术创作,写生作品是一个时空现场的物证,艺术家在那个现场中留下了他的痴迷、痛苦与狂喜;穿越时空的写生作品闪耀着一个生命体曾经存在过的傲人光芒。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绘画与设计不能单纯的比较谁优于谁。绘画与设计同属于艺术范畴,在新的艺术创作语境下,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提高创作主体的审美,审美指导设计的创作,两者都是为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审美意识是绘画和设计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绘画可以提高设计者审美,而设计造型和元素又离不开绘画。造型艺术本身具备的语言方式是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如果设计完全脱离了绘画,就难以有审美内涵,所以在追求设计的同时不能遗忘绘画。创新是绘画和设计最根本的共同要素,“创意是设计的灵魂”。绘画和设计都需要艺术家全神贯注地观察现实世界,用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美、创造美。而风景写生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观察世界的训练方法。
在当代,艺术品与商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画家与设计师的身份已越来越难以界定,但毋庸置疑,设计师只有拥有深厚艺术底蕴,才能在自己设计生涯中更好理解和创造客观世界。
以写生开始,以设计结束;进而,从风景写生走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