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素描风景写生概述
3.1.1 素描风景写生综述
素描源自西方,属于欧洲绘画的一种。我们现在学习的素描最早是由德国早期的民间木刻版画演化而来的。这种早年广泛流传于德国的民间绘画起初是一些出自民间作坊里的宗教题材的版画作品,但那时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魅力。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发明了运用解剖学、透视学和构图学的素描绘画法则,为素描绘画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了素描绘画的表现体系,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立、完整、成熟的绘画形式,屹立于欧洲画坛。中西方绘画的基本表现技巧都不乏对线条的运用,但在这二者之间却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画中的线条是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较少受到绘画对象的体积、空间、光影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不仅借鉴和汲取了书法艺术的笔法技巧,在艺术表现上更是立足于物象精神层面的表达。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线条仍然是中国绘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传统的西方绘画则更重于具象与写实。素描是西方绘画的基础。借助于特定的对象、环境、光影作画是素描写生的基本要求。因此,素描更多地受到了客观对象、光线、时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线条则往往被视为构建形体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在传统的素描中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西绘画二者虽差异甚多,但不可否认,西方素描与中国白描同是绘画中最朴素的表现形式。我们学习素描,是因为它是绘画的先导,能够培养我们基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当你学会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空间时,你所具有的观察事物与再现事物的能力便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当你能够熟练地以素描的语汇进行表达与交流时,你会发现自己比以往更容易进入其他造型艺术的学习。素描是学习造型艺术必须练习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种类。它是一种把客观对象或想象,用绘画形象记录下来的最简单的手段和表现手法。素描是绘画的开始,可以说它既是绘画的最初形式,也是学习绘画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开始作画的第一个步骤。所以学习绘画首先应从素描入手。
学习风景素描的目的是为了掌握造型规律,练就造型能力。写生中最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中的物象,素描基础练习可以练就怎样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征和准确掌握形体结构关系,并加以正确方法表现。只要我们用心地观察、体会,通过一定的方法大胆地在画面上表现自己的感受,就能获得有益的体验和正确认识对象的方法。
图3-1 洛兰作品
图3-2 希施金作品
3.1.2 素描风景写生的代表人物
洛兰(Claude Lorrain,1600—1682),法国画家,旅居意大利多年,以画历史风景画而闻名(图3-1)。
希施金(1832—1898),俄罗斯风景画家,巡回展览画派主要成员之一。生于商人家庭,就学于彼得堡美术学院。喜描绘原始森林及伏尔加河畔的景色。画风写实朴素,善于观察自然界的微妙变化,而又展现出辽阔雄伟的景象,有“森林肖像画家”之称(图3-2)。
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美术家、科学家、工程师,文艺复兴艺术的重要代表者之一。他在绘画的创作和理论、物理学、生物学、机械和土木工程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在绘画上,他重视人物性格和主题情节的刻划,并把科学认识和艺术力线有机结合起来,对欧洲绘画的影响非常大。著名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图3-3)。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初从布丹学习,后受库尔贝和柯罗影响。1870年到伦敦,研究英国画家透纳和康斯太勃的风景画。1874年在“无名艺术家协会展览”上,莫奈展出了12幅作品,其中有《日出印象》,印象派因此而得名。莫奈长期研究探索光色、空气对自然界的影响,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次描绘(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