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色彩基本原理
2025年09月22日
4.1 色彩基本原理
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里,万物争奇斗艳,都时刻闪耀着自身的色彩。如何将景色、静物、人物等再现到画面上,使其自然色彩经过分析概括和提炼而成为绘画色彩,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光是色彩的来源,确立了光是色彩之母的理论。他的实验方法是:在暗室中,让进入室内的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分解出一条按红、橙、黄、绿、青、蓝、紫循序排列的彩色光带。这在光学上称为光的色散,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太阳光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光的波长不同,因此通过三棱镜后,便产生不同程度的光的折射,一种光波就产生一种颜色。在没有自然光照射的夜晚,各种色彩都随之不见了,只有当光来临,世间万物才能够重现色彩。所以颜色是光赐予的,是光的一种特征,是眼睛看得见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图4-1)。
4.1.1 色彩的基本概念
原色:根据太阳光谱所绘制出来的颜料色环,其中红、黄、蓝三种颜色合称为三原色。原色是指这一颜料中的色彩,已不能再进行分解。也可以这样说,红、黄、蓝这三种基本色是不可能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的。三原色是色彩中最纯正、鲜明、强烈的基本色,但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其他各种色相的色彩(图4-2)。
图4-1
图4-2 色彩三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