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烟花绽放
一届届莘莘学子忍受“十年寒窗”的磨砺,为的是走进自己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可一则“清华毕业生求职遭拒绝的”消息引发了我的深思。
一家企业维持强大竞争力的资本是“新花样”。推陈出新绝非易事。“新花样”是人想出来的,想出来的东西还需要人去做。企业需要的就是会想能做的又博学多才的人。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学问之丰富是无可非议的。可能是这位高才生既不会“想”,又不会“做”的缘故,导致他求职失败吧。
我们的经验与学识好比焰火,没有引火索和火源,烟花不能够绽放。
也许你听说过物理学上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式,却不了解它从被提出直到被认可的坎坷历程。凭他那种“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的性格特点,狄拉克打破了数百年来陈旧的思维定式,抵挡住了来自物理学界泰斗们的冷嘲热讽,通过神奇的狄拉克方程式和“希奇古怪”新理论(反粒子理论),道破了人们历来无法接受的“负能问题”的奥秘,在物理学的史册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为什么那些当时学问更多、经验更为丰富的大物理学家反而解释不了负能问题?经验和学识,狄拉克有,其他物理学家也具备;创新精神,狄拉克有,而他们没有。丰富的经验和学识是狄拉克走向成功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创新则是他成功的关键。如果说经验和学识是狄拉克乘坐的小木船,那么创新精神就是他用来撑船逆流而上的长篙。
西方人一再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也一直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术上说,理论是“知”,实践是“行”。我国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主张“知行合一”,就是这个道理。王阳明先生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又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会“行”,肚子里的墨水便成了废水;不会“行”,一次次的经历便成了回忆录中的小故事。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使人时刻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更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我们可以在创新和实践中体现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倘若那位毕业生具备这两个条件,企业家们一定抢着要。只可惜他的学识无法转化成可用之材啊!
有了引火索和火源,知识的烟花定会绽放,并且会绽放得十分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