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财富”

巧用“财富”

现代人把更多的眼光投向这样的财富——学识与经验。

于是,科学家、工程师、教授等一类学富五车的人被其他人的眼球高高供养着,国家好不容易出了个体现民族文化的代言人,老百姓们那个乐啊,就像自己刚改造过来又突然有个新主子来崇拜似的。

书店里凡黄冈类辅导书总是卖得火热,那封面必然要刻着某某特级教师亲自执笔或某某名牌中选高考升学率……这效果从理论分析并不见得有什么内涵值得人咀嚼,可确实就有那么一群人排着长队来抢购“神书“。其实呀,那天天抱着神书睡大觉的又怎能比得上捧着课本挑灯夜读的?

伽俐略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做好了榜样,可人们就是觉得权威给人的感觉不同凡响地好啊!亚里士多德硬是对那大球抱有重负,大的就是强的,所以得先落下来,然后人们的心也就这么跟着往下掉。若亚里士多德是那大球,他本身就具有无与伦比的权威,而伽俐略呢,把他在当时的地位比作小球也无可厚非,人们由于先受权威影响全都朝圣于大球,而事实上科学对两个人的机会又是均等的。所以说,人们的思想被高学识和权威牵制了那么久,而且还混然不知!可见学识与经验的导向毒害之重啊!

历史上最巧用”财富”的,我觉得非魏征莫属。唐太宗当年风流倜傥, 叱诧(误)风云,论各方面都比这黄毛小子优秀甚远。可圣人也有过啊!他魏征也不迷信与奉承,即对即错,明辨是非这样小学识与经验就能使大学识与经验更加完美,而自己同时也能提高一个层次,经验也不至处于僵化状态,岂不是一石二鸟吗?

总之,唯自己头脑清醒,审时度势,长有一双金眼,才能不怕火炼,学识与经验要靠妙手才能回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