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经验

王明说俄国十月革命是通过中心城市暴动成功的,但在中国大城市的几次革命(暴动)都几乎失败,反而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经受住了考验。

有几位动物学家在一起讨论动物飞翔的原理,得出一致的结论:凡是会飞的动物,它的形体必须是身躯轻巧而双翼修长的。恰巧几只蜜蜂飞临现场,在座的动物学家面面相觑,一阵尴尬。

当光的波动说与粒子说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数学家泊松按照波动规律计算出一个结论:用单一平行光源正对一不透光的圆盘照射,对于一定的光波长,在适当的距离上,圆盘所形成的影子中会出现一个亮斑。泊松认为这是荒谬可笑的,影子中怎么可能会出现光斑呢?并以此为证据证明光的波动说是错误的。然而当人们做这个试验时,发现影子的中间真的会出现亮斑。所有人都接受光的波动说是唯一正确的理论时,光的粒子说又很好地解释了波动说所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到现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才成为大家都认同的说法。

举了这么多例子,总结一下,会发现有很多我们脑中已成定势的概念经常会出错。比如我们可能都认为影子中不会出现亮斑,这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的,板上钉钉的事。然而那个亮斑就在那,一定条件下我们确实看得到,事实无法反驳。生活经验还告诉我们,质量,或者通俗一点说物体的重量,是不变的,如果那个物体没变多也没变少保持原样,那么它是多重就是多重,重量不会变。但根据这个理论,经过确凿的计算,回旋加速器中的粒子应该可以达到很高的能量,然而事实上发现对于一定的粒子,加速到一定的能量值时就无法继续加速了。能够接受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物体越接近光速质量就会越大。

这时才惊奇地意识到,有很多事其实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啊!经验,这个我们一直信赖甚至奉若神明的东西,有时也不是那么可靠的!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就像被好朋友出卖了。

经验,就是我们根据见过的一些事物而总结出来的规律,并认为同类事物就会按照经验所指的路变化下去。把一件事剖析清楚了才会发现个中优劣,“经验”也是一样。不难注意到那些我们得出的规律只是从“见过的一些事情”中而来,并不是所有事情,就是说某些“规律”只局限于一定条件下,并不适用于所有条件。然而我们往往就把“局限的规律”生硬地套用到不适用的条件中,而且顺带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并对此深信不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的章程中明确批判的经验主义。说到“经验主义”,很多人就自然想到那是错误的,并且潜意识里说:“我怎么会犯那样典型的错误!”但很多时候,这种典型的错误的思维习惯已在我们脑中根深蒂固而且我们没有察觉。

知道了错在哪里,改正错误就简单一些了。其实,从以前见过的事物中得来的经验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们在大多数时候毕竟是有用的。我们可以以这些经验作为我们行为的向导,但是要顺便记下“该经验所适用的范围”,在用的时候也不要对其深信不疑,因为我们经常会被某些事物迷惑,以致得到错误的经验。

我们终究不是神,不可能遇事任何地方都想得到,只能尽量多想一点,更全面一点,这样的话上面提到的动物学家式的人物可能会少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