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需要一个过程
大体而言,人们认识事物的以及思想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随着认识事物的程度加深,人们时刻都在不断地修改着先前对事物的看法。此外,因事物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所以后人也就随之不得不在前的学识与经验 上来提高来突破。
当人们获知了新的认知,进而修正了前人的观点,人们实际上就又完成了一次超越。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能够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出事物的特质。
但受到了外部环境以及自身水平的限制,往往有许多个例 和认知被忽略。这些个例与先前所总结的经验有如此大的差距,以至于造成了动物学家们的尴尬。
个例,便很难避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例造就了没有一个观点是绝对正确或者是绝对错误。哪怕是一时间被公认为是真理的 东西。就如同动物学家一致的结论:“凡是会飞的动物,它的形体必须是身躯轻巧而双翼修长”,结果被几只恰巧经过的大黄蜂所推翻……
那么我们又将怎样来面对前人的“错误”?或者是否应该因为害怕自己所总结的经验如同前人一样被后人所推翻,而放弃了对学识与经验的追求?这时,我听到了伽利略在烈火中的呼喊,他所坚持的最终得到了后世的印证。
爱因斯坦指出牛顿的“经典力学”,在因速度极大而质量改变的情况中不再成立,后人的观点是对于前人的经验和学识的修正和补充。这修正和补充一定要建立在前人的学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哪怕是前后两种观点截然对立,后人也需要通过学习前人的成果才不至于重复往日的劳动 ,而使人类的文化进程趋于停滞。
竭尽全力,义无反顾,千万不要因害怕犯错而放弃为科学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既然我们意识到了前人在总结他们的学识和经验时会受到当时的环境所困而具有了局限性,那么我们不应该视前人的成果如绝对真理,而是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吸收经验。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不是想着在掌握前人的知识以后,再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提高,而是困于书中的教条。那么,昔日所总结出的学识和经验 ,会使我们仅仅只是对过去传承。往往,这因此而成为了思想的禁锢、认识的禁区,反而成为了我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造物主不会将一个彻底而明了的世界展示在我们眼前,这一切都需要一辈又一辈的人前仆后继地去探索。正如伽利略的长眠之日就是牛顿的诞生之时。这不是巧合,因为科学的发展的确需要每一代人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为前人与后人所传接的,就是人们不断研究总结出的经验与学识。
附:命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几位动物学家一起探讨动物飞翔的原理,得出一致的结论:凡是会飞的动物,它的形体必须是身躯轻巧而双翼修长的。恰巧数只肥胖、粗笨的体态再配上一对短小翅膀的大黄蜂飞临现场,在座的动物学家顿时面面相觑,一阵尴尬。
经验和学识的确是人们的财富,是前进的垫脚石,指导我们走向成功,但有时也会转化为绊脚石。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过没有?怎样认识这种现象呢?请就“经验学识和它的指导作用”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故事,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