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钢铁产业拐点的形成过程

钢铁产业拐点的形成过程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8.22亿吨,占全球钢铁总量的49.4%,钢铁产量达到了“产能峰值”,2015年钢铁产能由“相对过剩”变为“绝对过剩”,产量下滑、价格下降,大批企业亏损,再次出现产业拐点的特征,2017年钢铁产量为8.32亿吨,较2016年增长了3.0%。图6-91949—2015年期间中国钢铁产量与增长率钢铁产量刚过1亿吨时,就出现了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

钢铁产业拐点的形成过程

1949年中国钢铁产量为15.8万吨,1957年超过500万吨,1986年超过5000万吨,1996年超过1亿吨,2003年超过2亿吨,2005年超过3亿吨,2006年超过4亿吨,2008年突破了5亿吨,2011—2013年间连续3年跨越6亿吨、7亿吨、8亿吨三个台阶。2014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8.22亿吨,占全球钢铁总量的49.4%,钢铁产量达到了“产能峰值”,2015年钢铁产能由“相对过剩”变为“绝对过剩”,产量下滑、价格下降,大批企业亏损,再次出现产业拐点的特征(图6-9),2017年钢铁产量为8.32亿吨,较2016年增长了3.0%。

图6-9 1949—2015年期间中国钢铁产量与增长率

钢铁产量刚过1亿吨时,就出现了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1996年钢铁产量达到1.0124亿吨,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13.4%,当时已经提出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总量问题转向结构性问题,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速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1997年全国冶金工业会议提出要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工艺技术装备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简称“三优化、一淘汰”。(www.daowen.com)

钢铁产量超过2亿吨时,国家为防止出现产能过剩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由于市场的拉动作用,钢铁产量5年仍翻了一番。2003年钢铁产量突破2.2234亿吨,同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务院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在建和拟建钢铁项目进行清理整顿,2005年国务院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06年国家提出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和5500万吨落后炼钢生产能力,2007年国家多次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税率。虽然政府连续5年采取控制措施,但由于房地产业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钢铁产业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07年钢产量达4.94亿吨,占世界的36.4%,增长率仍高达17.3%。

钢铁产量达到5亿吨时,产能再次出现过剩,政府强力推动又迎来6年快速增长。2008年钢铁产量达到50306万吨,但增速降至2.8%,比2007年低13.9个百分点,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出现了产业发展拐点。针对钢铁产业下滑,国家颁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特别是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大量投放货币,钢材需求量大幅度增长,2009年以后钢铁产量进一步攀升,2014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8.22亿吨,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49.4%,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促进钢铁产能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