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态势及趋势分析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态势及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提出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情况。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在纺织和服装产业方面还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的这些优势正在受到后起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产业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态势及趋势分析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背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随后,我国又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要打开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要学会两套本领——组织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本领,这是我国经济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提出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从1978年至今,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1987年的探索阶段,1988~1990年的整体推进阶段,1991~1993年的攻坚阶段,1994年至今的继续深化阶段。在探索阶段,外贸体制改革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包括增设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二是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三是完善外贸管理,重新实行进出口许可制度,建立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度;四是探索促进工贸(技贸、农贸)结合的途径;五是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实行外贸减亏增盈分成制度和地区差别的收汇分成制度,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等,并在外贸管理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中央和省两级管理。

2.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

1978年以来,我国外贸以16%(世界约为7%)的平均增长速度增长,而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为9.8%(图1-1)。表1-2为2003~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表1-2 2003~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图1-1 1978~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想一想: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什么会逐年增长?其中的推动因素主要有哪些?

3.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表1-3)一般作用为:对外支付、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利用外部资源搞国内经济建设

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有顺差和逆差之分,怎样正确看待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这要对引起逆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进口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而引起的适度逆差,是有利的;如果是进口高档消费品引起的逆差,是弊大于利的。

表1-3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 单位:亿美元

想一想: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是如何产生的?

4.进出口商品结构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其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出口商品以价廉、量大占优。随着我国外贸商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相应得到优化,初级产品出口占比逐步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逐渐上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不是一个贸易强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比例不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1)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情况。1990年以来,我国对外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发展态势。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www.daowen.com)

①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特别是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获得了较快发展,其比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占整个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并且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及运输设备比重不断攀升,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向更优化、更完善的层次发展。

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竞争优势正在不断被周边国家取代。我国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比重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新兴工业国家,这一比重已经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在纺织和服装产业方面还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的这些优势正在受到后起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产业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根据比较优势论,我国的出口导向战略第一阶段实施的政策是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使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较快地转化为出口优势。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被周边国家取代。

③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仍须大力发展。近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量有较大提高,机电产品在外贸出口总额的占比逐年上升。这反映出我国较强的贸易和产业政策导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集中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在这些产业群中,我国目前还主要处于进口替代的阶段,具体地说,还处于中级产品的进口替代阶段。从整体上讲,我国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产业优势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这些产品出口的加工贸易性质还是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和运输设备规模仍较小,须继续大力发展推进。

(2)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①出口商品结构尽管在不断优化,但总体上仍呈现低级化特点。依据国际经验,通常,10年左右时间,一个国家的经济和贸易结构就可以发生质的变化,但我国近十年来经济和贸易结构并未发生质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国内企业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初级产品为主,制成品也多为质量差、性能欠佳、外观设计简陋、加工粗糙、技术工艺落后的低附加值产品。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总额虽然增长迅速,但超过半数是外资企业的贡献。我国出口工业基本上还处于典型的简单加工和组装型发展阶段,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总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依然是加工程度浅,产品档次低、资源消耗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和大宗资源类产品共同组成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品种。虽然商品结构较以前已有所改善,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为减少,但短期内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出口商品构仍然呈现低级化的特点。

②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低。根据国际比较优势在产业内部分化的事实和产业内分工理论,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不能完全通过其出口产品本身反映出来,而主要是依据其在此产品的生产经营中占据哪个环节来判断。不同的生产经营环节所带来的附加值不同,因此国际分工位次是按各个环节所提供的附加值的多少来区分。我国当前既生产和出口计算机等高技术产品,也生产和出口纺织品、服装等传统产业产品,但在这两类产品的生产中,基本上都只是处在最简单的生产加工环节,得到的产品附加值最少。我国虽然实现了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第一个转变,但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大部分地区只是把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生产环节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并无明显增加,因此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仍然较低。

③关键技术设备、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虽然我国工业制造业产量增长很快,但多数仍为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中高技术制造业所占比重低于发达国家。在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机电产品中,以劳动密集型的外商委托加工组装产品为主,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从软件、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到最终产品,关键部件大多数依赖进口。

④出口商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但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我国出口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仍较为薄弱,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出口自主品牌商品,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缺乏核心技术,品牌的附加值仍然偏低。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的纺织服装,也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缺少世界名牌。2013年,在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上,美国占据500个世界品牌中的232个,所占比例达到46%,法国以47个品牌位居世界第二,日本以41个品牌位居世界第三,而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只有25个本土品牌入选。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全球著名品牌的数量占全球品牌的数量虽然不到3%,却拥有世界40%以上的市场份额,名牌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全国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不足10%。

⑤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与合理化之间矛盾突出。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中国商品出口的稳定增长必然要求中国具有提升出口商品结构的紧迫性,而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当前的经济条件,则要求中国通过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化来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或出口替代的更快。实现当前中国城镇大量劳动力的出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工业基础难以支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社会上的就业问题。另外,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向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但它已经越来越难以带动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出口产品结构的提升。因此,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与合理化之间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了。

案例1-1 柘中集团的对外贸易

上海柘中(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柘中电器厂(创建于1984年),专业生产35kV及以下成套开关设备、10kV箱式变电站。建厂伊始,经费只有4600元,然而在1992年迁址到奉贤厂区后,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大好机遇,使柘中集团在短短的20年间,拥有30亿元资金,2004~2005年,生产利润达到1亿元,在上海市三百多家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企业中,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位居前三。自1996年以来蝉联上海市工业销售500强,在全国高压开关行业的统计排名中名列第九,成为中国十大开关设备制造企业之一。

近年来,企业坚持与国外的发展同行,在以“与巨人同行”口号的号召下,在技术方面与世界各国的企业均有合作:

与美国西屋公司进行高压(35kV及10kV)配电设备的技术合作,为国内外用户提供35kV、10kV开关柜和美国西屋公司的技术支持;与法国施耐德公司进行高低压配电设备的技术合作,引进技术,组装生产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MB型低压开关柜;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展技贸合作,引进其8DH10型SF6绝缘环网开关柜,该产品现已在上海市区供电局挂网运行,前景看好;与瑞士ABB公司也同样进行箱变的技贸合作,在中国国内独家代理销售ABB美式和欧式箱变,并接受技术转让,着手国产化进程。该项目被列为上海市1998年度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同时,企业在与外国合作过程中,还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先后于1997年、2004年分别斥资2000和1000万元引进设备。

想一想:对外贸易使柘中集团获得了哪些优势?

5.服务贸易保持增长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新兴经济体中的佼佼者。2012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中国的服务贸易以“稳中求进”为目标,以管理、服务和促进为核心,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进出口总量创历史新高,贸易逆差明显缩减,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在世界排名中双双攀升。2012年,中国服务出口居世界第三位(前两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进口居世界第三位(前两位依次为美国、德国);出口与进口世界排名均比2010年上升一位。究其原因:

一是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外贸占比进一步提高。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最新统计,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2%,达到4715亿美元。服务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0.86%,较上年提高约1.1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逆差继续扩大。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4.5%;服务贸易进口总额达到28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8%。贸易逆差额高达8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3%,创历史新高。中国服务贸易的顺差主要来源于建筑服务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咨询和其他商业服务。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2012年的建筑服务业和其他商业服务虽然保持了顺差,但顺差额较2011年分别减少了27.9%和14.1%。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及咨询服务业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出口增速分别为18.9%和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