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交通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甘肃交通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酒泉境内的甘新驿道经过整修,同兰州官道相连,成为酒泉通往兰州、新疆、内蒙古、青海的交通干线,道路走向基本固定,交通框架已基本形成。清末,一些大宗的商品如京洋杂、绸缎、海菜等,都是由兰州经凉州、甘州运至肃州,再发运至新疆等地的。其走向是自瓜州起,经沙州,通过当金山口到青海境内的曲先。左宗棠整修道路的目的虽然出于军事需要,但同时开发了甘肃交通运输事业。

甘肃交通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酒泉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古“丝绸之路”横贯东西,自汉代以来,就初步形成了以肃州、敦煌为枢纽,连接甘、青、新、藏、内蒙古五省区的驿道和商路网络。

清代交通较为通畅,有跨省区的国内交通干线“官马大路”,还有把各府、州、县、镇与省会和“官马大路”联系起来的“官马小路”。陕、甘境内全部设置了驿站

酒泉境内的甘新驿道经过整修,同兰州官道相连,成为酒泉通往兰州、新疆、内蒙古、青海的交通干线,道路走向基本固定,交通框架已基本形成。

甘新驿道东起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潼关,经西安,过咸阳,由醴泉、干州、彬县、长武,到陕甘交界的窑店。入甘肃后,经泾川、平凉、静宁会宁、安定到兰州,后由兰州出发,西渡黄河,经平番(古浪)、凉州、山丹、甘州、肃州,出嘉峪关,再往西行到安西州,穿过茫茫戈壁,到新疆东部重镇哈密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谪戍新疆时就是沿着这条道路经酒泉前往伊犁的。他在日记中写道:凉州以西,驿路俱石子,有时“小石满路”,有时“大石礧砢”[1]车马难行。又有诗曰:“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车厢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2]

清代的甘新驿道基本上与古“丝绸之路”相重合,商人多用四马大车运送货物,每车约载1000公斤,沿途多为石子路,颠簸不平,且运费昂贵。但即便如此,“丝绸之路”仍是肃州通往新疆的重要商路。清初,吐鲁番棉花葡萄准噶尔部的羊、马、骆驼、羚羊角、硵砂以及南疆的玉石等正是经此路运往兰州、包头、京津一带。清末,一些大宗的商品如京洋杂、绸缎、海菜等,都是由兰州经凉州、甘州运至肃州,再发运至新疆等地的。

除沿“丝绸之路”的干道外,酒泉通往内地的驿道还有:

纳怜站道:这条驿道是元朝为了沟通察合台以及拔都兀鲁思的联系而开辟的,是一条军用驿道,清代时仍沿用。其走向以北京为起点,经纳怜(在内蒙古境内)由额济纳进入金塔县,再到肃州,东过甘州到青海。

甘漠大道:由肃州过金塔沿弱水至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这条古道,在酒泉地区的走向,与纳怜站道基本重合。

瓜州曲先道:元代曾在瓜州与曲先(青海境内)间修筑了驿道。其走向是自瓜州起,经沙州,通过当金山口到青海境内的曲先。清代由青海至沙州、肃州即从此道。(www.daowen.com)

此外还有安西过瓜州至敦煌的道路;敦煌过大泉、玉门关、甜水井至沙沟入新疆的道路;敦煌南行,经野马泉至红柳沟的道路。

这几条古道所经过的讨赖河、疏勒河、党河均属内陆季节河流,岸宽水浅,对道路影响较小,因而古道上桥梁不多,桥的结构也比较单一。在讨赖河上有天生桥、楚坝桥等,在疏勒河上有柳沟卫天生桥、黑水桥等,党河上有党桥。

甘陕、甘川道:由沙州、瓜州、肃州、甘州、凉州至兰州,然后经狄道(今甘肃临洮)、渭源、巩昌(今甘肃陇西)、宁远(今甘肃武山)、伏羌(今甘肃甘谷)至秦州(今甘肃天水);由秦州南行,经徽县、大河店、白水江入陕西略阳;或由狄道南行,经岷州(今甘肃岷县),再东南行经哈达铺、宕昌至阶州(今甘肃武都),继续东南行至文县碧口镇入四川境后至成都。

银川西宁驿道:由河西走廊各驿站至兰州渡黄河北行经水阜河、山子墩、沙河井、打拉牌、一条山、青崖子至营盘水,继续东北行经甘塘子、长流水、中卫县、石空寺到银川;由兰州渡黄河经蔡家河、玄茂塔、北湾至靖远县,再东北行至宁安堡渡黄河至石空寺,与前路汇合到达银川;由兰州西北行经永登、大通驿、冰沟驿、平戎驿到西宁,再西行可到达镇海堡;由兰州经永登达宁夏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由兰州西南行经土门关至甘南藏区;由静宁经固原至银川[3]

清代驿道由工部车驾司负责管理,各省、府、州、县设驿丞专管驿务。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除负责传递政府公文、函件外,还供应往来官员、兵卒的食宿。驿站费用由官府在当地的课税项下坐支,各省每年汇奏报销一次。

同治三年(1864),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同治十年(1871),沙俄出兵强占伊犁地区。为抗击侵略者,清政府于光绪元年(1875),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二年(1876),左宗棠把大本营由兰州迁到酒泉。光绪三年(1877),平定了阿古柏叛乱,收复了新疆,巩固了祖国的统一。左宗棠在进军新疆前,率有马、步兵100多营,共约七、八万人。为了筹运军粮和军械,首先发动沿路民众整修甘新驿道,抽调大批官军对甘新驿道进行大规模修整,要求整修的驿道路宽3~10丈,可供两辆大车往来并行,并对一些险要地段进行改建、重建,还修了大量桥梁,使酒泉至新疆哈密的驿道比以前更加宽阔平直。左宗棠在整修甘肃驿道时,特别注意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尤其西出嘉峪关设置驿站、官店。左宗棠进军新疆时,把从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采购的粮食储存在肃州、安西,后运至哈密、巴里坤等地。在河西走廊到新疆的运输线上组织官、商大车5000多辆,驼、驴牲畜34500多头,其中凉州至肃州间组织大车2000辆,驴1500多头。其运输路线就是从凉州途径甘州、肃州、玉门、安西,然后进入新疆的。在运送过程中,左宗棠为了确保粮食及时安全地送到新疆,下令在各驿站、军台或营塘边用官款兴造简单房屋,及早置办柴草,以供赶车人歇宿。有些地方还搭起安放牲口的圈棚,准备好绳索、口袋、马鞍等物,并招来木匠和铁匠,车、驼损坏或缺少什么东西,可以就地添补,以免停顿延误行程。

左宗棠整修道路的目的虽然出于军事需要,但同时开发了甘肃交通运输事业。左宗棠驻营肃州时,看到西北要塞嘉峪关失修已久,边墙四处坍毁,关门洞开,于是下令士兵进行整修,每日按时开闭关门,并亲笔题写“天下第一雄关”横额,安置关头。

左宗棠在整修甘肃驿道时,特别注意道路两旁的绿化,仅安西境内就在路旁植树10.6万株,自泾州到玉门关绵延千里,为了巩固路基和方便行旅,左宗棠令士兵在路旁植柳树一至两行,最多的地方有四至五行,“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颇为壮观,被甘肃百姓颂之为“左公大道”,路旁柳树被誉为“左公柳”。光绪五年(1879),杨昌浚应左宗棠之邀入甘筹办西征后勤时曾触景赋诗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