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难点

中国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难点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中国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主要包括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跨境融资和人民币证券投资。目前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集中在香港等少数地区,且主要用于与中国有关的业务,并没有像美元那样成为在世界各国、各种交易中普遍使用的“工具货币”。

中国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难点

这些困难的根源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两大缺陷:中国资本账户不开放和国际市场接受度不高。

1.资本账户不开放

资本账户不开放导致人民币的投资渠道有限,这不仅限制了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使用,而且也不利于人民币发挥国际计价结算货币的功能。目前中国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主要包括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跨境融资和人民币证券投资。在人民币证券投资中,除境外央行等特殊机构可以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外,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可以运用在香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在经批准的投资额度内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2014年11月推出的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虽然是资本账户开放的一个新举措,但仍然局限于香港地区的投资者,而且对投资额度、股票种类等均有限制。以上这些限制使得境外投资者不能方便地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投资。

资本账户不开放还限制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前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进口支付人民币远远大于出口收入人民币,这导致大量人民币滞留境外(主要是香港地区)。这显然与前几年人民币保持升值趋势和由此形成的升值预期有关。国际结算货币的一般原则是,出口商力争以“强币”(价值看涨的货币)结算,进口商力争以“弱币”(价值看跌的货币)结算。与商品的成交价格一样,在结算货币上进出口商的利益恰好相反。最终选择的结算货币必然反映了进出口商的国际定价权大小。2014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大体稳定,有时还有所下降,境外出口商对人民币的接受意愿随之削弱。

2.国际市场接受度不高(www.daowen.com)

作为一种由政府强力推动国际化的货币,人民币尚没有经过国际市场的长期考验,其国际接受度不高。目前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集中在香港等少数地区,且主要用于与中国有关的业务,并没有像美元那样成为在世界各国、各种交易中普遍使用的“工具货币”。人民币国际接受度不高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产品的国际定价权不高。国际定价权实际上是个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中国特有的产品没有国际竞争者,可以视为竞争力无穷大。当然大多数产品存在国际竞争者,那么中国企业的定价权就取决于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高,则选择有利的结算货币的能力越强。以中国的出口为例,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商希望以人民币结算,外国进口商则希望以相应的贬值货币结算。如果出口的商品是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外商可以方便地在越南等国找到同类替代产品,中国出口商就没有什么要求以人民币结算的资本。如果出口的商品是山西焦炭、内蒙古稀土等中国特有的资源产品,外国进口商就不能不考虑中方的要求。

其次,国际货币的网络外部性,或称为货币惯性。惯性本来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被称为惯性。借用到经济学中,国际货币惯性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种国际货币有保持其原有份额的趋势。国际货币惯性的原因是一旦某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交易商和投资者转换国际货币的种类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因而除非利益足够大,他们没有动力进行这种转换。在当前大多数国际交易采用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结算的情况下,交易商和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额外收益才会将交易货币转换为人民币,例如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货币网络外部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其他交易商没有转换交易货币时,个人率先转换交易货币的成本很高。例如一个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分工涉及日本、中国、印度、美国等,如果在中国的部分业务采用人民币结算,而其上下游工序的进出口仍然采用美元结算,则该公司会产生汇兑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