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门前白果园:赚钱不如这里

门前白果园:赚钱不如这里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古银杏树遭受砍伐,安陆银杏受到严重破坏。银杏树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家中富不富,先看白果树,三个儿子不如一棵银杏树”“四旁银杏树,等于大金库”“东赚钱,西赚钱,不如门前白果园”“银杏树,摇钱树,哪里栽,哪里富”等民谚就是银杏经济价值的真实写照。“安陆银杏”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门前白果园:赚钱不如这里

DONG ZHUAN QIAN XI ZHUAN QIAN BU RU MEN QIAN BAI GUO YUAN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陆银杏

“物华天宝郧子国,人文荟萃礼仪乡”。被誉为银杏之乡、李白故里的安陆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安陆的历史由银杏源起,安陆的文化从银杏萌发,悠悠五千年。清道光《德安府志》记载:“有庙祀真武神,一银杏树树大数百围,千年物也。”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仗剑去国,来到安陆,娶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育有一儿一女,“酒隐安陆,磋跎十年”。《北周书》记载:“旧俗每逢干旱,祷白兆山祈雨”,“祭之,即日澎雨,岁遂有秋”。民间传说,这棵银杏树根至龙泉,有“灵性”。每年农历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百姓相邀登白兆山祈祷,讨几颗银杏果,讨几片银杏叶,扒一小块银杏树皮回家,或置枕边或煮水喝,有病治病,无病消灾,银杏树成了百姓心目中的“神树”。相传古银杏群落的先民有祭树的习俗。每年腊月三十给古老银杏树“烧香、披红、喝骨头汤”,认为银杏树能降福,保宅家平安

安陆市

唐朝时,安陆银杏(白果)种仁入药,有清热、平喘、止咳、行气活血之功能,并可炒食或甜食。因此而入贡朝廷。宋朝时把银杏列为贡品、圣品。欧阳修便有“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的佐证诗句;杨万里咏银杏诗:“深灰残火累相遭,小苦微甜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明代李时珍以此入录《本草纲目》,作为药用,银杏含白果醇、白果酸,具有杀菌功能,有化痰、止咳、补肺、通经、止浊、利尿等疗效。

银杏果

《安陆银杏》记载:1939—1941年,李先念率领新四军五师在钱冲设立“五师司令部”“五师医院”。驻扎期间,深山野岭,人烟稀少,粮食匮乏。李先念率领司令部机关的同志以白果为食奋勇作战,打败敌人一次次的进攻;以白果当药,救活那些英勇负伤鲜活的生命。

“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古银杏树遭受砍伐,安陆银杏受到严重破坏。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银杏特有的药理和保健效果逐步被市场认识,身价不断提高,市场前景看好。特别是90年代,安陆市高度重视安陆银杏产业的发展,狠抓安陆银杏产业的规模发展,安陆银杏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民营业主投资安陆银杏产业更是热情高涨,安陆银杏种植、技术开发、生产加工带动了整个银杏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安陆仅钱冲国家古银杏森林公园就有千年以上古银杏59株,500年以上1486株,100年以上4368株,数量之多,年代之古老,在国内实属罕见。

银杏树叶(www.daowen.com)

加快发展种植业,安陆已基本形成“一户一亩银杏树园、一村百亩银杏树园、一乡千亩银杏树园”的格局。现有银杏基地20万亩,银杏苗叶基地5000亩,栽植银杏8181万株。银杏树庭院7.5万户,在全市430个行政村中,已建银杏树园200多个,千亩联片银杏树基地30多处。实现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收达到1000元以上。

大力推进加工业,先后涌现了以“湖北午时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银杏龙头加工企业12家,生产银杏果、银杏液、银杏叶茶、银杏药枕、银杏被、银杏盆景、银杏黄酮、银杏口服液、银杏胶囊、银杏叶片中成药等几十种系列产品,实现产值3亿元。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要。

积极推进旅游业,已着手将天然银杏树群落这一珍稀的自然资源与唐代大诗人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宝贵人文资源及“全国漫画之乡”的现代文化资源融为一体,构筑安陆旅游业特色。

银杏工程不仅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土地、阳光、水分等资源,降低空气污染,制造新鲜空气,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2)银杏为世界孑遗植物,保护了植物种源。(3)在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等方面有巨大的间接效益,是多功能防护林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了多功能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也符合长江汉水小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

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安陆银杏产业,有利于加快安陆银杏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提高农民种植生产管理平和积极性,为安陆市的银杏种植、加工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利用银杏产业链条,把沸腾的经济与厚重的文化相结合,让全国乃至世界认识安陆、投资安陆、安居安陆。银杏树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家中富不富,先看白果树,三个儿子不如一棵银杏树”“四旁银杏树,等于大金库”“东赚钱,西赚钱,不如门前白果园”“银杏树,摇钱树,哪里栽,哪里富”等民谚就是银杏经济价值的真实写照。

“安陆银杏”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多年来在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及韩国、日本

银杏挂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