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超级全球化面临三大挑战

超级全球化面临三大挑战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影响与修复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正确处理发展不平衡成为了重要任务等,这些都是“超级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新课题。美式全球化的全球治理是国与国综合实力较量,“超级全球化”的全球治理延伸到了公司层面与网络领域。与此同时,在“超级全球化”时代,产业组织方式变革、人类生活方式变化、技术创新与进步发展等,共同推动实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新目标。

超级全球化面临三大挑战

“超级全球化”是以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为基础,以超越工业化、超越经济全球化和超级资本主义为特征,融合了本地化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而形成了全新的全球化。没有国家可以关起门来搞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超级全球化”,中国面对“超级全球化”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一)信息化危机与信息文明

互联网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后,信息化危机频繁出现,要求从工业文明上升到信息文明。互联网与经济深度融合后信息的透明度与经济的共享性提高,如何防范信息化下的经济风险成为了我们面对的重要问题。经济数字化、危机网络化要求防范包括数字霸权、道德风险、信息安全在内的信息危机,构建全人类的信息文明范式。例如,组织严密的电信诈骗、防不胜防的互联网金融骗局等。信息化危机的出现也要求提升信息文明程度。信息安全管理是政府面临的新挑战,工业化是以实物为媒介,过去几百年发展的工业文明无法解决信息文明中问题。

人的道德水平是解决信息危机的根源。典型的表现在金融领域。信息化推动电子货币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诈骗防不胜防,保护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也将上升到更高水平。另外,网络冲突与传统地区相比更隐蔽,涉及的面更广,攻击方成本更低,危害更大,化解信息化危机与提高信息化文明相伴相生。社会经济在利用互联网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对政府监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互联网多种渠道提高道德水平,从多方面推动信息文明的建设。

(二)全球治理危机与治理文明

信息数字时代,各国联系程度更强,孤立于世界将得不到发展。分享经济与合作经济、协作经济共荣发展,人类命运共同的意义更突出,需要营造全球治理文明的新理念和新规则。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冲击,资本主义下的市场失灵更加频繁。全球治理从单纯的经济层面延伸到意识形态层面,协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成为全球治理走向新高度的基本条件。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影响与修复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正确处理发展不平衡成为了重要任务等,这些都是“超级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新课题。(www.daowen.com)

美式全球化的全球治理是国与国综合实力较量,“超级全球化”的全球治理延伸到了公司层面与网络领域。跨国公司的规模扩张必然要求国家更加开放市场,更大范围扩大准入,要求国家对人员的流动限制减少等,最终可能导致国家政策做出调整,甚至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因此,国家战略要从公司战略出发,以服务公司战略为导向,国家政策被跨国公司的公司利益绑架。因此,全球治理文明需要协调国家、公司、个人三方的利益关系,治理难度加大。

另外,“超级全球化”是供求的“超级本地化”与“超级全球化”。一方面资本、技术可以全球快速转移,另一方面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转移相对困难,生产将超级本地化,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所建立的平台可以搜集来自全球的需求信息,需求受地域的影响将逐渐减小。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需求的全球化内在要求生产的本地化,然而,供给与需求在地理结构上的变化将对现有的贸易、投资、金融规则产生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将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入产品构成的各个部分,WTO在网络化环境中对商品的管理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全球经济治理要求在网络层面出台新的全球性规则。数字竞争与数字规则将更加重要,G7合作需要在互联网监管上进行规则的协同,通过优化全球网络治理提升治理水平。因此,全球治理的主体与渠道也将发生变化。

(三)全球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

传统资本主义带来的全球生态危机亟待全球加快生态文明治理。全球气温上升将对人类生存产生重大影响,水污染、大气污染也日益威胁着健康,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在“超级全球化”时代,产业组织方式变革、人类生活方式变化、技术创新与进步发展等,共同推动实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新目标。不断出现的生态危机让我们重新思考经济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生态文明是既要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美好模式。

“超级全球化”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而进入崭新领域。万物互联后人类的存亡问题将从哲学层面回到现实,如何实现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将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人类为了满足欲望不断扩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不能就环保达成共识的结果就是温室效应加剧、海平面上升,生态恶化倒逼资本主义改革。因此,“超级全球化”的发展结果蕴含了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全球生态文明将自觉走向以共存、共建、共享为核心的新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