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经营面临的8大痛点:如何盘整?

传统经营面临的8大痛点:如何盘整?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表7-1所示,这些“痛点”都将面临“互联网+供应链”的直接冲击。

传统经营面临的8大痛点:如何盘整?

我们来看一个应用场景:小A装修新房,他计划定制一个阳台窗,随后他开始在小区附近寻找门窗店。首先找到了B老板,他请B老板上门测量门洞,B老板将测量好的数据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发传真给C经销商,并下达铝合金材料订单,以及辅件订单。

C经销商收到传真件,打电话给B老板,要求他仔细核对订单中的材料和尺寸,确认无误后,制成最终订单再下达给铝型材工厂。

铝型材订好后,B老板还要打电话给D玻璃厂订购玻璃,全部材料订购完成后。按照小A要求的安装时间,B老板每隔几天需要电话催问C经销商和D玻璃厂,根据回复结果,再反馈小A是否能按时安装。超过预定的安装时间,小A只能等待,并且不断地催促B老板,希望B老板尽可能早一些上门安装。这时,B老板往往都会以材料没有到齐为由,迟迟不能安装交付。

终于有一天,B老板上门安装好了。过了3个月,小A突然发现,下大雨的时候,阳台窗漏水,等他去找B老板的时候,发现门窗店不在了,小A只能自己去找维修师傅。

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场景,看起来非常令人纠结,实际的购买安装过程也非常烦琐。

这一小段生活场景告诉我们,传统供应链经营存在诸多“痛点”。如表7-1所示,这些“痛点”都将面临“互联网+供应链”的直接冲击。

表7-1 传统供应链与互联网供应链经营差异

978-7-111-51155-7-Part02-20.jpg

痛点一:信息断点,开环,人工沟通成本高

在这个典型的案例中,不难理解,小A(消费者)——B老板(零售商)——C经销商——铝型材工厂和D玻璃厂,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供应链。在这个链条上,小A作为买单者,无法真实地了解链条中的动态信息。比如,每一种材料是否能按时到货,加工、安装、物流时间是否能一环扣一环按时完成,门窗是否按照B老板承诺用的都是真材实料,是否掺杂假冒伪劣产品,3个月后漏水如何追责,售后服务如何得到保障?

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都是供应链没有真正实现互联网化。

在互联网化的场景下,小A购买阳台窗户前,只要点击App,或者在手机地图上搜索门窗店地址,查看门窗店产品规格型号、报价,仔细了解每一种材料的品牌及优缺点,以及售后服务方面的承诺。然后将自己的需求填入系统,下达订单,就会有安装师傅上门测量,设计方案。确定方案后,小A可以随时了解门窗加工动态信息,也可以和网上客服互动。安装好门窗后,小A验收合格,在App中轻松确认。如果3个月后出现漏雨,小A只需要在手机客户端留言,问题就能轻松解决。如果没有解决,小A可以给一个差评,并分享给其他好友。B老板收集到漏雨的投诉后,会进行知识管理,每一次处理细节积累的经验,会通过系统自动形成一套培训教材,然后安排安装工人进行学习。

这就是供应链信息闭环带来的好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办理状态,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给出评价和分享,监督机制就自然产生了。

痛点二:供应链协同性差

上文中的案例场景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门窗经营,供应链中的ABCD几个不同角色,他们信息沟通方式都是单向的,他们完成各自不同任务也是分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脱节,都可能给小A带来麻烦和伤害,不同角色之间难以有效协同。

痛点三:征信难,授信评估难(www.daowen.com)

同理,在这个简单的供应链中,如果小A需要装修贷款,B老板、C经销商需要进材料贷款,D玻璃厂需要生产贷款,银行都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一级级进行售前调查,取得ABCD的信用信息。同样,D玻璃厂要给C经销商授信,给予C经销商进货赊销时间,同时需要仔细查看C经销商的信用记录。

痛点四:融资难,融资慢

由于缺乏直接有效的交易信息数据和资金来往信息数据,导致BCD都面临同样的贷款难题。尤其是对于B老板这种小微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则更加困难。但是,互联网企业则不同。只要ABCD的交易都在互联网平台上发生,就能获得征信数据。小A付款不出现风险,BCD回款不会有风险。因此,如果小A付款成功,互联网平台就能自动转账分款给不同的供应商和服务商,资金就可以一键到位。小A的支付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网上流水大数据分析判断。

痛点五:筹资

传统经营中,筹资也是一个难题。比如案例中老板B,在长时间的门窗安装加工中,他可能发明了很多项专利技术。有一天,他也接到了几个小区物业的整体阳台安装合同。他决定自己开连锁品牌门窗店,但是苦闷的是,他没有资金进材料,没有资金开店。

怎么办?在互联网时代,这些都不是问题。你可以策划一下,将你的门窗专利技术等全部打包,把你的案例一个个做好,把你的合同全部列举出来,并且预测一下可能的市场前景,你就可以到很多网站上进行众筹了。由第三方平台来帮助你筹集资金,解决你的问题。

痛点六:物流信息难掌握,到货不及时

传统经营中,物流信息难掌握,到货不及时是家常便饭。委托运输单位将货物委托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通常都会转包给社会上的卡车司机。卡车司机拿到货后,通常会再寻找其他货源进行拼单,拼好一卡车后,再沿路送达。这就像前些年我们在小镇上坐中巴车一样,本来只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中巴司机为了拼满客人,可能在小镇上来回兜上好几圈,最后到达时,花费了3个小时。

“互联网+物流”时代,我们只要在顺丰网站填写一个需求,1个小时内快递员就会上门取件,并且承诺几个小时送达客户,客户签收时,我们就能收到短信确认。

痛点七:空返率高,物流成本高

在国内,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货物运输空返率高达40%以上(空返率,简而言之,就是去程有货运输,回程空车返回的比率),美国控制在5%以内。据笔者了解,很多物流企业甚至高达60%以上,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有的物流公司既做普通物流,又做特种物流,还做冷链物流,在拿不到回程货物的时候,通常都会用冷链物流车拿普通货物(一般来说,冷链物流运输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物流),导致物流资源的大大浪费。

“互联网+物流”时代,货物订单信息在线化、数据化,物流线路逐步实现公交线路化(按照公交线路的方式,进行物流线路规划)。货物本身集成信息物理技术,能通过系统清晰地掌控货物运输目的地、时间、对象,甚至成品保护办法也会通过货物自动进行交互。这样,货物拼单会依靠云计算快速完成,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痛点八:仓储、物流、运输经营主体分散

物流成本高,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仓储、物流、运输经营主体分散,路边游击队多。比如仓储物流基地,多数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甲方再承包给租赁方。租赁方组织招商,商户入驻后,再进行经营。物流房产开发商、甲方、租赁方通常都不会关注仓储物流信息化建设,而且主体非常分散,集中度很低。

“互联网+”的号角吹响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都将快速发展,菜鸟网、京东商城、苏宁云商、海尔日日顺、传化物流等企业都开始投重金改造物流运输体系,有望将供应链中的仓储物流运输环节全部打通,实现在线化、数据化。这一天的到来,将意味着传统物流和仓储都将像传统集贸市场一样,很快销声匿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