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闻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闻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国新闻翻译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的发表数量逐渐增多,这体现出新闻翻译领域的研究热度呈现出逐年升温的趋势。从发表在国内主流期刊的研究成果分布来看,现阶段的新闻翻译研究相对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新闻翻译理论研究、新闻翻译批评、新闻文本的翻译策略研究等。目的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局限性使得改写理论在国际新闻翻译中的指导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新闻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的“文化转向”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翻译研究者也逐渐将研究视角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进而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闻翻译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的发表数量逐渐增多,这体现出新闻翻译领域的研究热度呈现出逐年升温的趋势。从发表在国内主流期刊的研究成果分布来看,现阶段的新闻翻译研究相对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新闻翻译理论研究、新闻翻译批评、新闻文本的翻译策略研究等。

在新闻翻译理论的研究方面:郑宝璇从功能语法角度阐述了国际新闻翻译中引述编译所采用的摘取、编译等翻译方法。以乌克兰危机的相关新闻报道为例,从联合国白宫、克里姆林宫以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这四处官方或非官方消息来源取材,比较针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机构因其立场差异在新闻报道中的用词有何不同。文军、邓春以访问调查的方式,对于“关联理论是否适用于网络新闻翻译”的命题进行了验证,并对访问得出的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统计分析,以科学的方式得出了关联理论适用于网络新闻翻译的结论。

在新闻翻译批评的研究方面:郑庆珠和刘源佳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意识形态对于新闻制作和新闻翻译的影响和操纵。黄勤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新闻语篇中转述话语的意识形态操控,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将转述话语在目的语语境下重组并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目的语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也提出了当下新闻翻译中的批判性话语分析过程简单、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等局限。(www.daowen.com)

在新闻文本的翻译策略研究方面:比尔莎和巴斯奈特认为:“编辑是所有新闻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常情况下,新闻翻译如果采用‘直译’,虽然文章的篇幅和结构都会予以保留,但译者通常通过合成和删减对原文进行编辑。”为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和预期,新闻文本的主要翻译策略是“归化”。比尔莎和巴斯奈特认为:“费米尔目的论是新闻翻译研究的最适合的理论依据,因为该理论注重翻译对等,而非纯粹的文本转换。然而当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篇新闻稿进行的翻译报道存在差异时,以目的论作为新闻翻译研究的理论依据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局限性使得改写理论在国际新闻翻译中的指导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刘芬从新闻框架建构理论出发,以《参考消息》中的新闻翻译为例,具体阐述了新闻重构策略,以及新闻重构策略的高、中、低三个层面,即转换新闻报道主题、重新确定新闻篇幅并对原文本进行重组以及更改原新闻立场。黄勤从新闻标题的结构、时态、语态、文体特点等角度,对英文新闻标题的实例进行研究,提出对译、增译和省译三种新闻标题翻译策略。

近年来新闻翻译的研究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魏涛认为当前国际新闻的单向流动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殖民现象,从后殖民理论权力差异的视角具体分析了国内媒体在国际新闻翻译中存在的文本选择失衡、霸权话语扩散以及文本选择中的“解殖民”策略等现象。后殖民语境中的国际新闻翻译体现了权力的不对称性,而这种权力差异决定了国际新闻的翻译策略应与传统的翻译策略有所区别。张美芳运用超文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以中英媒体新闻翻译为例,探讨超文本成分对新闻翻译的影响,将影响新闻译编策略的超文本因素归纳为“读者的价值观与期待视野、意识形态与民族情感、双边关系与国家利益等”。郭英针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解释了新闻文本多对原文进行增加、删减和改写使译文未能达到“信”的标准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译者选择上述翻译策略的原因是为了适应目标读者、译入语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环境等要素在内的翻译生态环境。徐英以《参考消息》对国外主流媒体涉华新闻的编译为例,从语言层面分析如何通过词汇分类系统是改动实现意识形态的转换,从而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实现读者预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