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献类型包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创新关联要素的研究文献、对某个行业或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调研报告,以及全国各地建筑业创新评价的项目资料。综上,经过一系列的文本信息挖掘、头脑风暴法以及指标的解构与建构,形成最终版的建筑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图1指标体系更新过程将摘选和归纳的指标整理成体系后,便得到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版。此次更新最终得到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61个。

构建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WOS(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图书馆与机构资料库搜集文献,以从中提取相关指标。文献类型包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创新关联要素的研究文献、对某个行业或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调研报告,以及全国各地建筑业创新评价的项目资料。第二步,针对以上资料中的庞大信息量开展阅览、甄别、分析工作,暂不考虑区域、行业等范畴限制,全面摘录出与创新评价相关的指标,并对指标初步进行层次划分,形成体系雏形。第三步,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获得性、不重叠原则,对指标体系进行多轮筛选、更新,每一个阶段都确立了相互匹配的目标导向、范畴聚焦和原则偏好。综上,经过一系列的文本信息挖掘、头脑风暴法以及指标的解构与建构,形成最终版的建筑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从借助大量资料全面提取指标到指标体系最终成型经历了3轮较大的筛选更新,形成了3个中间版本的指标体系。详细筛选与更新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指标体系更新过程

将摘选和归纳的指标整理成体系后,便得到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版。初始版本的指标选取优先考虑了全面性原则,未过多考虑其余因素的限制。这一版本中共包含228个分项指标。参考区域、城市、企业创新能力的多项研究[27-30],行业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可从5个方面体现,故将这些指标相应归纳到了“创新投入”“创新管理”“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产出”5个一级指标之中。

在第一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第二版指标体系对15份报告进行了文本分析,考虑了当前的政策制度、宏观经济增长等现实因素给建筑业带来的变化,并且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依此标准参考报告对指标进行调整:增添了符合当前建筑业发展趋势与形势的要素,如“营改增”政策变动,装配式建筑的导向等;删去或修改了不符合我国经济环境与当代形势的要素,如定额计价、国外政府的创新评分措施等;由此进一步梳理体系,形成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124个。

随后,在第三版指标体系的更新过程中,参考的资料主要以3项建筑业创新评价项目为代表(详见表1)。通过文本分析和头脑风暴法,以建筑业同类项目为参考资料,结合建筑业劳动资本要素密集、专业技术广泛、行业主体多样、产业链漫长等特性,考虑建筑具体行业要素的限制,剔除办公自动化程度、客户满意度、文化产品商标专利数等不适合建筑业生产实际或难以准确量化评价的指标。此次更新最终得到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61个。(www.daowen.com)

表1 指标体系更新参考项目

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本文组织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评审讨论,对每一个指标进行评分,择优筛选,在保障科学性的前提下,主要剔除了3种指标:①冗余、重叠以及层次安排不当的;②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获取数据的;③与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并不紧密,包含过多其他领域干扰因素的。形成的最终版本的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