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效市场定位策略:差异化传递与竞争优势

高效市场定位策略:差异化传递与竞争优势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意力转回到“市场定位策略”上。较为学术的解释是,市场定位策略是分析市场既有存在的竞争者格局,根据商品的特性,结合消费者的关注点,打造出商品与市场竞争产品的差异化形象并传递给消费者,进而为产品赢得适合的市场位置。市场定位策略发力于重度垂直市场的环节,仍然会停留在“占先定位”“关联定位”“颠覆定位”三大可延展的主流定位策略方向上。

高效市场定位策略:差异化传递与竞争优势

笔者曾与不同高校的资深教育专家,以及一些商学院的教授,共同针对互联网知识体系与教育的结合趋势进行过若干次探讨,得到的共识是互联网知识体系更新速度太快,且碎片化信息构成绝大多数知识点,却缺少系统性梳理与结构性论证过程,因而最新的互联网知识体系常常无法被传统教育领域所吸收,也形成了如今互联网知识系统传播不足的局面。传统企业家,一方面看多了互联网神话般的案例,会默认为互联网超凡脱俗、无所不能,会默认为企业按照这些案例中描述的方向去发展一定能发财;另一方面常常忽视互联网经济需要强大的知识结构支撑,而这部分恰是传统企业的不足且需要很长时间的补足(包括观念、组织、资源等多个维度的补足)。

笔者之所以会用这段文字作为本节开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互联网“被”传奇化的现象。笔者亲身在华南听过一次所谓高峰论坛中某位仁兄告诉所有听众,跟着他的营销培训机构走,就能颠覆一切商业,彻底重造商业新秩序。互联网知识体系,是一门发展了不到20年的新兴学科,系统性与结构性论证的确严重缺失,而非系统性传播与非权威性授课的特性又让受众始终处于信息过量、无从沉淀的境地。即便如此,笔者从来不认为互联网领域的商业知识结构已足以撼动传承超过百年的商业学。回到本节需要谈的市场定位策略上来,这是具有110多年历史的市场学中的精髓内容部分,虽说市面上流传的各种所谓“互联网市场定位颠覆”之说,笔者仍然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市场定位也好,垂直市场定位也罢,从头到尾都处于市场学定位策略范畴内。如果会有流传甚广的“市场定位策略在互联网时代被颠覆改写”之类的言论,那只能说是发言者根本不了解市场定位策略,或者是发言者不具备用市场定位策略解构互联网时代的市场业务的能力。

注意力转回到“市场定位策略”上。何谓“市场定位策略”?较为学术的解释是,市场定位策略是分析市场既有存在的竞争者格局,根据商品的特性,结合消费者的关注点,打造出商品与市场竞争产品的差异化形象并传递给消费者,进而为产品赢得适合的市场位置。简化的概念为:“看下市面上,类似的商品有哪些企业在卖,他们分别主打什么商品概念?随后确认一下商品的特性,再看看如何与消费者所关注的特性结合,接着有效地传播给消费者。”这样做到一定频次与资源投入之后,消费者心目中自然会将本商品归到一个位置上。该位置可能包括的是:商品所服务的人群,该人群的社会学术属性,该人群的兴趣特质,本商品的特点,消费者大致会有何目的地购买……诸多信息种类。(www.daowen.com)

市场定位策略发力于重度垂直市场的环节,仍然会停留在“占先定位”“关联定位”“颠覆定位”三大可延展的主流定位策略方向上(上述三个主流方向在不同文献中表述的名词会有所区别)。源于特劳特的三大定位策略,基础法则即便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时代依旧会产生指导作用,只是由于涉及“重度垂直战略”的领域特性,才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但这绝不代表原有方法论被颠覆了。相反,正因为一直沿用,才证明了“定位”经典思考理论的高价值性。在利用一定篇幅诠释重度垂直战略的“定位策略”之前,先解释一个定位策略的基础出发点:“定位”存在于同质化需求产品市场中,尽管不排斥差异化用户需求,但“定位”本身的出发点便是能在同质化竞争中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