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分类协同:甘肃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对策

分类协同:甘肃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对策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甘肃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具体情况为基础,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2019—2020年工作的基本构想,从不同发展目标出发,为解决关键问题而选择协同发展重点和具体对策。

分类协同:甘肃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对策

以甘肃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具体情况为基础,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2019—2020年工作的基本构想,从不同发展目标出发,为解决关键问题而选择协同发展重点和具体对策。以下是选择的部分分类发展项目,同时做些基础分析。

(1)对接西部旅游大规划,共建西部文旅大联盟。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为基础,西部省份均将文化旅游作为重点发展任务。纵观我国自然人文资源,从马鬃山口岸至海南三亚,聚集了地球上所有地质地貌资源,其动植物品种多样、历史底蕴深厚、民族民俗文化丰富。然而,各西部省份均各自规划,跨域旅游产业发展构思几乎是空白,没有将西部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从长远看,文化旅游产业必然是甘肃经济的重要支撑,甘肃应当与内蒙古、新疆、宁夏、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海南等省份主动对接文化旅游规划。明确西部大开发第三个十年西部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内生需求,例如,借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之际,提高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效率,通过设立更多的站点、建设机场及高铁提速等,降低游客的时间成本。当空间距离不再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顾虑因素时,旅游消费的发生概率将大幅提升。提高西部发展水平也是国家的重大任务,由国家承担西部地区的一部分发展成本是科学合理的。从短期看,甘肃应当与成渝地区强化文化旅游合作,丰富旅游方案,提升线路效率,使完全具有可行性的甘川渝旅游联盟进入操作阶段,也是“西西合作(西北西南合作)”的尝试。

(2)主动对接金融中心,建立金融合作联盟。金融发展是甘肃的短板之一,但是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甘肃的金融短板对实体产业已经形成强劲制约。面对金融困境,甘肃应着力强抓发展机遇。一是与海南建立金融合作关系。2019年1月5日,海南人民币离岸中心成立。然而,发展经验有限的海南面对这一重大机遇也处于谋划发展方案阶段,甘肃借此与海南建立金融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助于在海南金融发展方案中将甘肃的金融服务需求纳入统筹范围,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幅降低甘肃出口产品可能面临的国际金融风险,这对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甘肃而言是极为有利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有助于甘肃的金融发展对接融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系统工程中。二是与陕西建立金融服务外包合作关系。为了能够较好地对接海南人民币离岸中心,甘肃应当与现代金融发展较好的陕西建立合作关系,主要是在金融服务外包领域深化合作,依靠兄弟省份的长板化解甘肃的短板制约,在国际贸易、省际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突破当前的金融制约。利用陕西的金融技术,在海南的金融平台上最大限度地保障甘肃交易中心和产业发展的经济收益,同时,倒逼甘肃金融产业明确“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思路。

(3)发挥通道优势,与重庆共建农产品物流标准和物流联盟。狭长的地貌使甘肃具有显著的通道优势,但是多种原因导致这一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为了较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立足当前的利用现状,甘肃应积极强化与重庆的商贸物流合作。首先,借助重庆自贸区、自贸港和通关优势,倒逼甘肃物流软硬设施的完善和健全,如铁路提速、提高省内高速公路通达水平、完善专业物流设施等。其次,利用同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的优势,力争将大型的跨省交通设施建设和共同需要的专业物流设备(如冷链设施等)纳入中央财政专项支持,依靠国家力量和科学规划,夯实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流通效率提升的基础。最后,立足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相对优势,以及当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尚未对农产品标准达成一致的契机,甘肃应主动与重庆合作,与兄弟省份共建农产品物流标准,重庆的通关便利、统一的物流标准、国际认可度高的重庆检测跟踪系统等,有助于甘肃的农产品高效运抵消费地,最大限度地保障产品品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经济收益。

(4)全面对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体系,打造甘青藏宁蒙服务业大联盟。古丝绸之路中线和北线中的主要区域包括中国现今的主要欠发达地区,如甘肃、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这些区域正好是黄河上游地区布局的重要节点。2000年以来,甘肃与这些区域的经济、贸易和服务业合作关系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区域的民族贸易、民间贸易发展非常快,而且甘肃的介入也很深。比如,目前西藏和青海省的大部分服务业经营业主都是甘肃人,尤其以临夏人居多。再加上历史的、民族的和文化的各种联系,在这个区域规划建设服务业大联盟是完全可行的。甘肃应该积极主动出击,与这些地方的政府、企业和少数民族人士进行协商,共同谋划服务业大联盟的有关事宜,在民族用品、特色餐饮、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仿古建筑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产业分工、合理布局,打造各自的优势品牌,协调各地之间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尽量减少内耗,在大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大合作、大贸易、大开放和大发展。(www.daowen.com)

【注释】

[1]安文化、罗哲:《甘肃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2]李文卿:《2017甘肃科技发展报告》,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