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析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开放经济

探析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开放经济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体系。陈伟光等认为“一带一路”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一带一路”经济学创立的客观基础与理论渊源,并对“一带一路”经济学创立的基本路径与研究向度进行了初步规划。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互动关系。关于通过政治经济学方法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探析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开放经济

“一带一路”倡议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并结合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创造性提出的崭新发展路径。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开放经济”理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互动关系,以及通过政治经济学方法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危机、挑战和解决方案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是我国对外开放长期实践的基本理论总结,裴长洪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框架可以简要概括为:(1)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3)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4)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5)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关于“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体系。白永秀、王泽润提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一带一路”实践中沿线国家形成的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并进一步强调“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应包括“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陈伟光等认为“一带一路”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一带一路”经济学创立的客观基础与理论渊源,并对“一带一路”经济学创立的基本路径与研究向度进行了初步规划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互动关系。董宇坤、白暴力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创新,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市场理论和全球化思想,为我国及相关国家增强经济实力、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生产力水平提供了有效方式。杨志、秦臻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四年的发展历程,解读“一带一路”倡议转化为沿线国家与地区建设的内在动力与合作机制,揭示出以新发展理念为特征的科学世界观如何转化为科学方法和创新实践,从而为“世界困惑”和“时代悖论”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张峰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交往理论对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化、完善并有效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世界体系的变迁与“一带一路”的历史定位。黄琪轩、李晨阳考察了世界历史上,四种曾经出现过的大国市场开拓模式,认为它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经验参考,指出中国的市场开拓需要避免前三类模式的困境,而优先开发国内市场则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王生升、李帮喜在考察了世界体系变迁是周期性更迭还是历史性超越这一问题,认为“一带一路”是对资本主义体系积累周期的历史性超越,它真正致力于实现平等、互利、共赢的包容性发展。要实现这种历史性超越,就必须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依靠有为政府和国有经济约束引导资本的逐利行为。(www.daowen.com)

关于通过政治经济学方法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及其解决方案。韩保江、项松林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博弈与风险、互信与共享等相关问题,认为虽然在战略价值上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需求与供给能力可以很好耦合,但在战略实施上依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扩大战略互信和实现共享发展基础上,扩大彼此战略保障,以便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能取得更好发展。侯利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经济互动与博弈,美国等国的战略回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受益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抵消,因此中国应积极与有关国家进行战略协调,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创造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

表2-23 主题二十三最具影响力论文(按第一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