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贸易的历史、现状与作用

国际贸易的历史、现状与作用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推动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为这种过渡提供了条件,加快了进程,但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只能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出口,可使生产规模扩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国际贸易的历史、现状与作用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独立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一)原始社会的贸易

在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劳动成果仅能维持群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用以交换,因此谈不上有国际贸易。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人类历史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农业的分工,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少量的剩余。人们为了获得本群体不生产的产品,便出现了氏族或部落之间偶尔用剩余产品进行原始的物物交换。后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形成了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由于手工业的出现,便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使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和流通更加频繁和广泛,从而阶级和国家相继形成。于是,到原始社会末期,商品流通开始超越国界,这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二)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奴隶社会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主要是为了消费,而不是为了交换。手工业和商品生产在一国的整个社会生产中微不足道,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很少。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使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内容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中的货物主要是奴隶主阶级所追求的奢侈品,如珠宝饰品、珍贵的织物、香料及奇珍异物。在欧洲,贸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希腊、罗马等城市;在中国,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

(三)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奴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基本消失。封建社会时期,欧洲的国际贸易扩大到北海、波罗的海、黑海,并开辟了与东方相连的陆路贸易。我国国际贸易开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在中国,开辟丝绸之路茶叶、丝绸经“丝绸之路”,运往中东和欧洲。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的海上贸易,促进了我国与欧洲及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受到生产方式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剥削阶级奢侈生活的需要,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之内和欧亚大陆之间,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中都不占有重要的地位,贸易的范围和商品品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贸易活动也不经常发生。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14、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地点是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经济发展和全球国际贸易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大批欧洲冒险家前往非洲和美洲进行掠夺性贸易,运回大量金银财富,贩卖黑奴,同时还将这些地区沦为本国的殖民地,既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成为它们的商品原料产地。这样,既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又在客观上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英国及其他欧洲先进国家和美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机器大工业为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提供了现代化的交通通信工具,把世界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世界市场,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在19世纪的前70年中,国际贸易额增长了6倍多。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即国际贸易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历史前提),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必然结果)。

1.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基础

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基础,是指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缩短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间(即加速这一历史进程或起催化作用),并为这一过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即提供劳动力、资本和商品市场)。

圈地运动不但使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出口羊毛和毛纺制品赚取了大量利润,而且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新航路的发现、殖民地的掠夺使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大量的货币资本。欧洲一些古老的殖民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国,凭借它们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把亚洲、非洲、美洲的广大地区都卷入世界市场中来,使这些地区既成为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

国际贸易推动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为这种过渡提供了条件,加快了进程,但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只能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2.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决定其需要和必然发展国外市场和国际贸易,因为国际贸易能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离开国际贸易是根本不行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没有国际贸易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能设想的,而且也的确没有这样的国家”。

20世纪初期,时任美国商务部长雷德菲尔德把美国的国际贸易比作美国经济这座大座钟的钟摆。钟摆虽小,却起着关键作用,他说:“钟摆决不会像钟那么大,但是它控制着这架机器的全部运转……我们的国际贸易,我们的出口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控制美国在国际金融和世界贸易联合体中心地位的那种事物(钟摆)。”

美国已故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其首次就职演说(1953年1月20日)中说出了以下的话,他说:“尽管我国有雄厚的物质力量,我们仍需要国际市场以销售我国农场和工厂的过剩产品。同样,我们还需要为这些农场和工厂从遥远的国度取得重要的原料和产品。互相依存这个基本规律,在和平时期的贸易中是非常明显的,而在战争时期则更要加强一千倍。”

(1)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

①通过国际贸易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国际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等,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率。

②通过国际贸易取得规模经济利益。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出口,可使生产规模扩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③通过国际贸易,攫取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一部分来自高于他国的劳动生产率,一部分来自对市场的垄断。

④通过资本输出,就地设厂,提高利润率。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利用当地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剥削程度较高,所以利润率较高。

(2)国际贸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①国际贸易刺激着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会迫使资本家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打败竞争对手。

②国际贸易给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国际贸易,普及了科学技术,带动了发达国家世界经济的发展;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国际分工可使贸易参加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取得经济效益。

3.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国际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中起了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1)国际贸易使资本主义商品形式的生产具有普遍的、世界的性质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使货币变成了世界货币。黄金、白银不仅可作为一般购买手段,还可作为国际支付、国际清算和国际信用的手段。黄金、白银变成世界货币,又推动了国际交换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价格的形成,表示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展到世界市场,为比较各国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条件建立了基础,促进了世界生产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商品、货币、信用)的全面发展,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并且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2)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通过国际贸易,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原来还处于原始的或自然经济的国家和民族,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的领域中,并且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五)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平均发展速度超过5%,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世界货物贸易额从1950年的607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81 000亿美元,增加了297倍,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进一步扩大。

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3 775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94 150亿美元。其中,运输、旅游、通信、信息、金融、保险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1.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转。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的负责管理监督全球贸易秩序、协调贸易关系、制定贸易政策的一个正式性国际经济组织,为全球贸易提供最基本的规则,负责实施多边贸易协议,定期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统一处理贸易争端,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改变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和非正式性的状况,强化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规则,管理协调的范围更加广泛,还建立了透明度更大的贸易争端调解机制,可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2.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一个世界市场的范围内,存在许多跨国家的区域性市场。这些地区性经济集团,对内实行程度较高的自由贸易,对外则实行一定程度的歧视或排斥,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就是这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盟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的竞争实力大为增强,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投资和贸易的发展。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形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使美洲、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4年发表了《茂物宣言》,规定了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原则和长远目标,发达成员在2010年以前,发展中成员在2020年以前实现这一目标。

3.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

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不断深化,产品质量性能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周期大为缩短。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

4.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

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它们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和策略,垄断着世界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垄断了世界市场上很大一部分贸易。

5.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已相当于世界商品贸易额的1/5左右。不但传统的服务贸易项目,如银行、保险、运输等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发展,而且其他的服务项目,如国际租赁、国际咨询和管理服务、技术贸易、国际旅游等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同期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二、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催化剂”

20世纪50年代,纳克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结论,即国际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而且是外围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9世纪,欧洲中心国家的经济增长引起中心国家对外围国家原料和食品需求的急剧上升,给外围国家和地区造成增加生产的压力和动力,导致中心国家的资本和劳动力转移到贫困地区,促进了那里的投资与生产。这样不仅保证了对中心国家市场扩大的供应,而且提高了外围国家国民的收入。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贸易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更体现在贸易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总量以及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上。而且,从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后者的意义和影响更为深远。因此,促进国际贸易结构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是使国际贸易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催化剂”的主要方面。

(一)国际贸易可有效促进一国技术进步

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和创新。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贸易技术外溢等途径,有效促进一国技术进步,并普及科学技术,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购买新产品的生产专利,都可以提高国内相关部门的生产效率,实现技术进步与创新。国际贸易中的激烈竞争,迫使出口企业千方百计地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打败竞争对手。当出口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时,就有可能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扩大国际贸易规模,获取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进而促进经济得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结合本国情况,大量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

(二)国际贸易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其配置,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并且能够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形成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进口消费品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进口资本可以构成国民收入中投资中的一部分,增强供给能力。出口对国内资本形成的贡献,不仅在于换取进口资本品,还在于出口部门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可以创造出新的国内需求,进而带动国内投资。这样,出口本身就具有促进国内要素形成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

(三)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

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的,一国经济的繁荣或衰退都会影响其他国家,而国际贸易则是各国经济活动相互传递的重要渠道。

传递过程如下:

世界市场价格变动→国内经营国际贸易部门的价格变动→与国际贸易相关部门的价格变动→国内价格变动→产量与就业变动→整个经济部门价格的变动(上升或下降)。

在历史上,英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通过国际贸易的“传递”,带动了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