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理解模块化理论

深入理解模块化理论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1962年,西蒙就对模块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模块的“可分解性”,由此说明模块化对抽象系统进行管理的作用。此后,哈佛商学院院长鲍德温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新经济时代就是“模块化时代”,产生了新时代的模块化理论。

深入理解模块化理论

早在1962年,西蒙就对模块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模块的“可分解性”,由此说明模块化对抽象系统进行管理的作用。传统的模块化指的是产品生产和工艺设计的模块化,而现代模块化指的是将系统进行模块分解与模块集中的动态整合过程,这个系统既可以是由产品组成的,也可以是由各个不同的生产组织或者过程等组成的。后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来自日本产业经济学者青木昌彦,他认为模块化最原始的形式就是分工,即产业组织模块化[37]。此后,哈佛商学院院长鲍德温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新经济时代就是“模块化时代”,产生了新时代的模块化理论。

基于模块化理论,结合本书农产品产业链的运行流程,可以组建全产业链核心模块,通过模块分解与模块集中的动态整合过程,首先,有助于组建全产业链各个生产经营主体联盟,实现组织化增值;其次,通过模块化过程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工业化、机械化标准流程管理,实现流程的标准化、专业化,减少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营管理的中间环节,实现集约化;再次,通过模块化分解过程实现农产品的可追溯化、标识化,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生态化,使得农业发展环境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对农民生产环节与增收产生可持续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1]亚当·斯密.国富论[M].谢宗林,李华夏,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2]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宇琦,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赵绪福.农业产业链优化的内涵、途径和原则[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119—121.

[5]谷永芬,吴倩.我国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08):88—93.

[6]肖小虹.中国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相关环境分析[J].学理论,2012(36):50—51.

[7]张永强.哈巴河马铃薯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J].当代农机,2013(09):20—25.

[8]刘贵富,陈明江,李明,吕慧颖,葛毅强.水稻育种行业创新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03):416—429.

[9]程华,卢凤君,谢莉娇.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内涵、演化与发展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9(12):118—128.

[10]付豪,赵翠萍,程传兴.区块链嵌入、约束打破与农业产业链治理[J].农业经济问题,2019(11):108—117.

[11]陈兴平,孙强,王明海.入世后吉林省稻米产业展望[J].中国稻米,2006(03):55—56.

[12]王立石.粮食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05):10—13.

[13]李英.基于质量安全的吉林省水稻生产组织模式与政策保障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14]陈艳红.黑龙江省稻米优质优价产业链整合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15]郎毓琦.黑龙江省稻米出口竞争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

[16]姜长云,王一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推进粮食安全的成就、经验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9(10):10—23.

[17]李军民.湖南省优质稻米产业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18]陈倬.稻米全产业链脆弱性分析与整合研究[J].财经论丛,2011(6):105—110.(www.daowen.com)

[19]寇光涛,卢凤君,刘晴.东北稻米全产业链的增值模式研究——以三江平原地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02):214—220.

[20]丁铁锋,曹前程.基层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太仓市为例[J].中国粮食经济,2018(11):62—65.

[21]张诚,张广胜.基于协同模型的铁路货运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2(11):211—213.

[22]孙丹,赵予新.新粮食产业链整合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2(10):7—9.

[23]杨彩虹.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粮食供应链优化与管理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12):47—51.

[24]丁声俊.在新理念引领下开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J].中州学刊,2017(02):23—29.

[25]张雄飞,夏胜平,黄凤林,罗吉.湖南优质大米开发路径与方法——以优质水稻兆优5431全产业链开发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9(09):104—106+113.

[26]杨为民,陈娆,吴春霞.基于熵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2):103—104+130.

[27]杜京娜,王杜春.发达国家粮食供应链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粮食,2009(02):51—53.

[28]朱晶,李天祥,林大燕,钟甫宁.“九连增”后的思考:粮食内部结构调整的贡献及未来潜力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11):36—43+110—111.

[29]刘林奇.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我国主要粮食品种进口依赖性风险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5(11):37—46.

[30]朱晶,林大燕,日本粮食安全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17(02).

[31]胡黎明.中国粮食进口与粮食产业链风险防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90—97.

[32]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效应与拓展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107—109.

[33]孙立缘,罗建强,杨慧.面向价值共创的服务衍生供需决策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09):160—168.

[34]冯婧,李素侠,张雪花.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兴绿色产业链价值增值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11):268—274.

[35]张于喆,王海成.基于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三链”视角的航空工业军民一体化发展[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9(11):32—35.

[36]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大卫·莫里森.发现利润区[M].吴春雷,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0:4.

[37]青木昌彦.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