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都历史上首批投资的老的哥们

成都历史上首批投资的老的哥们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的士史上,个体自然人首批投资的士运载工具的,不是今天的出租汽车,而是20世纪50年代的人力三轮车。1956年春,就有三个成都的无业市民,他们投资购买了人力三轮车,并连人带车入行,当上了让我们今天依旧亲切称他们的“三轮车老的哥”。时至30年以后,成都又有一批人投资出租汽车这个的士行业。马海岑、张鸣皋、杨吉明他们三人也是庆幸,幸运的是赶上了当时人力三轮车的投资“双轨制”和管理的“单轨制”的好政策。

成都历史上首批投资的老的哥们

成都的士史上,个体自然人首批投资的士运载工具的,不是今天的出租汽车,而是20世纪50年代的人力三轮车。1956年春,就有三个成都的无业市民,他们投资购买了人力三轮车,并连人带车入行,当上了让我们今天依旧亲切称他们的“三轮车老的哥”。不太了解这些事的,一般大都以为是改革开放后,成都才有个体自然人投资出租汽车及其经营权,俗称出租汽车的“顶子”,所以他们会说,那个时候真有这样的老的哥?当时有几人?有那么大的胆子?……

1956年3月,三位不曾相识的且又不约而同的无业市民却在此时,投资购买了人力三轮车,他们共有的个性就是胆子大,在成都的50年代就自筹资金投资的士行业,打响了个体户投资的士的第一枪。1912年7月16日出生,家在成都燕鲁公所20号的马海岑,他投资353元,购买了车号为0080号的人力三轮车;1917年3月23日出生,家住人民东路45号的张鸣皋,他投资336.36元,购买了车号为0067号的人力三轮车;1929年1月31日出生,家住成都东城区昌福馆街21号的杨吉明,他投资320元,购买了车号为0023号的人力三轮车。他们三人投资人力三轮车后,就志同道合地当上了人力三轮车的驾驶员。随即就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看见了他们服务于人民而兴高采烈的样子。

马海岑、张鸣皋、杨吉明他们三人投资人力三轮车行为与改革开放后的成都个体户投资出租汽车以及后来的出租汽车经营权,既是相同的但又不尽相同,这话怎么讲呢?说相同的话,三位老的哥当年举债借钱投资人力三轮车,敢为天下先,敢于投资敢于冒险,这个“敢于投资”是似乎让后来投资出租汽车的人继承了他们的精神,敢在30年后的改革开放时代,投了出租汽车甚至还有花30万元投资出租汽车的经营权。不管怎么说,前者与后者都把资金投入了成都的的士行业。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

那不尽相同又是什么呢?20世纪50年代老的哥大胆地投资人力三轮车这个当时最具先进性的士行业,是为了一份引以为豪的工作岗位,为了为成都建设做贡献,为了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心愿,当然也为养家糊口。时至30年以后,成都又有一批人投资出租汽车这个的士行业。作为投资后,有自己开出租汽车营运的,有仅仅是投资的,投资是为了理财,为了资金的回报。这个相同又不尽相同的投资行为哦,真是在雕刻着各个时代的印记。

马海岑、张鸣皋、杨吉明他们三人也是庆幸,幸运的是赶上了当时人力三轮车的投资“双轨制”和管理的“单轨制”的好政策。“双轨制”就是在政府投资从上海引入公营人力三轮车之时,也许可成都市民购买在指定修车行生产的人力三轮车,其就是把黄包车改造成人力三轮车,并可连人带车入行,进入统一营运管理的“单轨制”,进而为民服务。

1956年3月,在马海岑、张鸣皋、杨吉明投资购买了人力三轮车又经过民访调查合格后,就兴奋地当上了驾驶员,此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故事也就开始了。

马海岑跨入了人力三轮车驾驶员这一光荣职业岗位后,便开始了他为人民服务的践行。1959年,成都市人力三轮车管理所的职能也在城市人民公社化的1958年以来,陆续被划分到了街道人民公社的三轮车管理站,而马海岑以及他驾驶的三轮车被划入了春熙人民公社三轮车管理站了。这些管理职能的重新划分,并未影响到马海岑的服务热情。春熙人民公社三轮车管理站在1959年开展了“六好评比打擂比武”活动,由于马海岑“六好”突出,他的工作组草拟了评比材料,并全体通过,在其材料中有“呈请组织审核”字样。这个“组织”所指的,就是春熙人民公社三轮车管理站。这份马海岑的评比上报材料,在其前言陈述后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六条,其使用编号仍然是中国传统的表述方式,其内容在我们今天读来也依然让人感动。材料的前言这样说:“在六好评比打擂比武后该同志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应发挥共产主义的风格处处为工作着想因此极积(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的观念。”在上报材料的(乙)条有服务工作表述:“不嫌单双远近喊着就去(说的是马海岑不挑单双客人,从不因自身利益有拒载行为),经常到居委会联系送伤病员,如在二月份先后有两次都是在深秋送病员未收车资,在三月份在燕鲁公所送病员到中西顺城街未收车资,有一天晚上十点多钟在武圣街送一病员到草市街门诊部未收车资,有一次在沙河堡送一货车工人到第三门诊部后又到第一医院隔了很久才收到车资也无怨言。”

这份上报材料所述的事迹,就朴实地在讲着一段段马海岑为民服务的故事,就那么短短的且又十分口语的陈述,一位人力三轮车驾驶员的形象是那么逼真地展现出来。马海岑在工作中对病员的免费是自愿的,对欠费又那么不在乎。马海岑的上报材料中,(丁)条描述更十分有趣,说了生笑,“清洁卫生:车子经常打扫得干净,个人也做到常洗澡理发和换衣服”。今天的我们应当看看,当年的“六好”评比活动一定也包括了爱国卫生活动,把驾驶员们讲究个人卫生也纳入评比条款了。

1960年左右,成都的各个街道人民公社三轮车管理站被撤销了,再次恢复了成都东城区、西城区三轮车管理站职能,马海岑又被分到了东城区三轮车管理站五队三组工作。1961年,他正式当选为该组的班组长,是个不脱产的“超级芝麻官”。马海岑的官位微小,但他为民服务的雄心大。1964年,他又被评为东城区三轮车管理站的年度先进,其上报材料对他进行了朴实的赞扬。

张鸣皋如愿当上了人力三轮车驾驶员,并分配到成都市人力三轮车第一队第三组工作,1959年,又同时与马海岑一道划归到刚成立不久的春熙人民公社三轮车管理所,并再次按要求填写了“职工登记表”(见图6-2)。张鸣皋殊不知他当时填写的这张用拓蓝纸拓印的,共有6个页码的这张原始表格,在今天看来是何等的具有收藏价值,同时,也说明刚成立不久的春熙人民公社三轮车管理所的办公条件很差,但为了迅速组织生产,匆匆忙忙地把最为简便的人工手写拓蓝纸,大胆的用于了生产需要。(www.daowen.com)

张鸣皋驾驶人力三轮车的业绩远远不如年长他5岁的班长马海岑,或许他还没有找到驾驶三轮车的感觉,所以,他前几年也没什么表扬也没被评为创建活动的先进分子,他的表现,就犹如他在1957年3月20日填写“人力三轮车驾驶员登记表”中的自我鉴定中所说,“一贯平常”。

跨入20世60年代,“一贯平常”的张鸣皋变化了,开始热衷公益的义务劳动。1965年8月9日,由于他已有热爱公益活动的业绩,在有关部门考核审批同意后,正式填写了“成都市义务交通员登记表”(见图6-3),从此,张鸣皋便以“义交员”的兼职身份上街服务,这种义务劳动让他有了全新的生活感受。他在1966年的工作自我总结中这样说:“学习后更进一步提高树立全心为广大群众老弱病伤残服务:1.人民东路45号,夜间三点钟送孕妇至实业街产院,又人民东路六月份十二点送小儿至三人民医院小儿科医治。2.每月上缴按期完成旧账早完清。3.爱护车辆清洁美观,永不发生车祸事故,服从交通民警指挥,坚决执行运价过点买票。4.缺点在学习时间发言很少。5.开会有一次迟到。”

张鸣皋当上了“义交员”后,工作和生活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毫无疑问是公益活动改变了“一贯平常”的他。然而,张鸣皋曾当过“义交员”这件事,则引起了好奇。不是说只有21世纪后才有“义交员”这一临时职业吗?成都高速城市化后,人流车流的增加远远超过了街道增加的数量,交通秩序不负重压,成都的“义交员”也就诞生了,在今天的交通重要路口,谁不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但人们“好奇”的不是今天路口异常忙碌的“义交员”,而是成都20世纪60年代的“义交员”,原来咱们成都人多有创新能力,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了“义交员”这一职业的创新,这一职业虽未列入职业名录,属时工性工作岗位,但它是真真切切的创新能力的体现呀。我们或许会猜想,在如今全国各地城市比比皆是的“义交员”,或许就是因为成都于20世纪60年代,就创新了这一“职业”吧。

在成都的士史上,首批投资人力三轮车的自然人中,年纪最小的当属杨吉明了。他当时是27岁的小伙子。在他跨入人力三轮车驾驶员行当之前,他身体好,当过建筑工人。1951年至1955年10月,他在康藏公路局工作,其全部时间都在二郎山路段修公路,并在1952年度被公路局评为二等模范,所得奖励是一个日记本、一张毛巾、二块肥皂,并有一份喜报,可谓“两手抓两手硬”了。物质有小三件,精神有一大件,这个“大件”就是喜报了。

笔者始终未采访和查找到杨吉明当人力三轮车驾驶员后的工作和生活业绩,但所幸的是收藏到他的一份“自传”(见图6-4)。杨吉明当上人力三轮车驾驶员填写的第一份“成都市人力三轮车驾驶员登记表”的时间是1956年5月19日,而他撰写了“自传”时间是1956年5月22日,也就是说,杨吉明正式上岗当驾驶员后的第四天,他向组织提交了用心书写的“自传”,向单位表白了自己的简史和心声。

图6-2 人民公社三轮车管理所职工登记表

图6-3 成都市义务交通员登记表

杨吉明当年的“自传”是感人的,且不说他“自传”所表露的“心声”,单是他对组织的态度,是那样扎扎实实,更让人不可思议,一个当上了人力三轮车驾驶员的杨吉明。居然犹如书法家一般,露出的是一手好字,要知道,一手好的小楷功夫,那得几年才能磨出?在我们今天的出租汽车驾驶员看来,真是自愧不如。

字如人面,虽未采访到杨吉明什么事迹,但也可通过读他的自传与书法,猜想出许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