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在供应链的结构设计中,同样需要考虑库存的影响。一般的供应链系统都没有针对全局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企业采用库存周转率作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但是没有考虑对用户的反应时间与服务水平,而实际上用户满意应该成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库存控制策略应能反映这些情况。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并能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且由于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化,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现实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库存结构的复杂性

现代制造技术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毛利率增加,但是,供应链库存结构的复杂性往往被忽略,产品的设计未考虑库存成本,使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节省下来的成本都被分销和库存成本抵消。同样,在引进新产品的时候,如果不进行供应链的规划,也会产生如运输时间太长、库存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在供应链的结构设计中,同样需要考虑库存的影响。要在一条供应链中增加或关闭一个工厂或分销中心,首先应当考虑固定成本和相关的物流成本。

供应链涉及各个成员企业的供、产、销全过程,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等一系列对象,覆盖面广,行业跨度大。一般来说,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产出即是下游企业的投入,且经过下游企业的生产加工或服务变为产出。如此一环紧扣一环,衔接紧密,关系复杂,影响面广。与之相对应,供应链库存涉及供应商库存、制造商库存、批发商库存和零售商库存,表现为多级库存系统,有多种网络结构形式。而对这样一个多级库存系统的协调管理,要比传统企业的库存管理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这种库存结构的复杂性给供应链库存系统的协调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供应链运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订货期提前、货物运输状况、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时间、运输时间、需求的变化等。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首先要了解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程度。很多公司并没有认真研究和跟踪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错误地估计供应链中物料的流动时间,造成有些物品库存增加,而有些物品则库存不足。

3.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虽然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链的节点绩效,但是各个部门都是各自独立的单元,都有各自独立的目标与使命。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更有可能是冲突的。因此,这种各行其道的行为必然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率的低下。

一般的供应链系统都没有针对全局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企业采用库存周转率作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但是没有考虑对用户的反应时间与服务水平,而实际上用户满意应该成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www.daowen.com)

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要做到有效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必须实时地传递这些数据。为此,需要对供应链的信息系统模型作相应的改变,通过系统集成的办法,使供应链中的库存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传递。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好地集成起来,当供应商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时,常常得到的是延迟的和不准确的信息。由于延迟引起误差和影响库存量的精确度,因而短期生产计划的实施也会遇到困难。例如,企业为了制订一个生产计划,需要获得关于需求预测、当前库存状态、订货的运输能力、生产能力等信息,这些信息需要从供应链的不同节点企业数据库存获得,数据调用的工作量很大。数据整理完后制订主生产计划,然后运用相关管理软件制订物料需求计划(MRP)。这样一个过程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时间越长,预测误差越大,制造商对最新订货信息的有效反应能力也就越弱,生产出过时的产品和造成过高的库存也就不奇怪了。

5.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无论是生产性企业还是物流企业,库存控制目的都是保证供应链运行的连续性和应对不确定需求。了解和跟踪不确定性状态的因素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利用跟踪到的信息去制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地变化。有些供应商在交货与质量方面可靠性好,而有些则相对差些;有些物品的需求可预测性大,而有些物品的可预测性小一些。库存控制策略应能反映这些情况。

许多公司对所有物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类没有反映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中,多数是面向单一企业的,采用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企业内部,其库存控制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并能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

6.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协调的目的是使满足一定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可以无缝、流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步调一致,形成更为合理的供需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例如,当用户的订货由多种产品组成,而各产品又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时,如用户要求所有的商品都一次性交货,这时企业必须对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交货期进行协调。如果组织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则会导致交货期延迟和服务水平下降,同时库存水平也由此而增加。

组织之间存在的障碍有可能使库存控制变得更为困难,因为各自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绩效评价尺度和不同的仓库,也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共享资源。在分布式的组织体系中,组织之间的障碍对库存集中控制的阻力更大。

要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协调,组织之间需要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一般有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但是当涉及企业之间的激励时,困难就大得多。问题还不止如此,信任风险的存在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性不稳固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