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应对挫折的行为表现取得更好的结果

如何应对挫折的行为表现取得更好的结果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挫折的行为表现主要有攻击、退化、固执、妥协和冷漠5类。2)退化退化是指个体受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即表现出童年时期的一些习惯与行为方式,或者以幼稚而简单的方式应付挫折的情境。4)妥协当个体受到挫折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一种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叫作“应激”。人们如果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会导致各种心身疾病,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而必须采取某种妥协性的措施借以减轻应激状态,消除紧张。

如何应对挫折的行为表现取得更好的结果

人们在受到挫折以后,无论挫折是由客观外在因素还是主观内在因素造成,对个人行为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挫折的行为表现主要有攻击、退化、固执、妥协和冷漠5类。这些表现一般以综合形式出现,但为了分析方便,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1)攻击

当个体受到挫折时,常常会产生愤怒情绪,因而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可能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和物,称为直接攻击,其方式可以是嘲笑谩骂,甚至动手打人。如果不能直接攻击阻碍自己达到目标的对象,则会把攻击性行为转向某种代替物,这种攻击形式就是所谓找“替罪羊”的形式。有一项研究表明,父母不和的家庭中打骂孩子的情况要比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多2.5倍,而孩子受到打骂后又把矛头指向学校社会,这又是导致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2)退化

退化是指个体受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即表现出童年时期的一些习惯与行为方式,或者以幼稚而简单的方式应付挫折的情境。

退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疑病症,因为受挫折困扰的人认为自己有病,就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像儿童依赖父母一样依赖别人;另一种表现是受暗示性,受暗示性最经常的表现是个体在受挫折后会盲目地相信别人,盲从地执行某个人的指示,就像小孩子一样。

3)病态的固执(www.daowen.com)

固执通常是指被迫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尽管反复进行某种动作并无任何结果,但仍要继续这种动作。这种行为带有某种强迫性质,所以往往不能被更适当的行为反应所取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严厉的或长时间的惩罚会造成挫折情境而产生病态的固执。心理学家对大学生所做的实验表明,在受到较轻挫折以后学习新问题的能力大为下降,其原因是原有行为的凝固化,阻碍了新反应、新行为的习得,而这种旧行为的凝固化恰恰是挫折的一种反应。

4)妥协

当个体受到挫折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一种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叫作“应激”。人们如果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会导致各种心身疾病,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而必须采取某种妥协性的措施借以减轻应激状态,消除紧张。

5)冷漠

有时,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并不是以上述4种形式表现,而是表现出一种对挫折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似乎他处于挫折以外。这是个体在遭受挫折以后表现出来的一种比攻击更为复杂的行为。

应当指出,无论是个体外在客观因素还是内在主观因素所造成的挫折,都会构成个体心理上的消极状态,即情绪上的不安、紧张或痛苦,进而可能使个体丧失自信心与自尊心,加重失败感与内疚感,最终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和某种莫名的恐惧和焦虑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原来的行为并没有获得真正满足,个体的行为目标并未达到,而造成挫折的情境依然存在,对个体的威胁性也依然没有消失。因此,为了解决这种不利的情形,就必须选取适当的措施,应付挫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