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浪微博胜诉脉脉案:反思与优化

新浪微博胜诉脉脉案:反思与优化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发生的新浪微博诉脉脉不正当竞争一案就充分反映出,用户的基本权利,以及数据信息作为企业的核心财富被不法侵害时,法律、道德和社会应该如何看待的问题。这起案例最终以新浪微博胜诉告终,超级长篇的判决书反映出司法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竞争秩序与用户权利之间的平衡和思考,彰显出司法对行业行规、用户权益及经营模式的保护模式和纠错能力,值得全部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深思。

新浪微博胜诉脉脉案:反思与优化

康德曾经指出,人是目的,而不是达到某种目的之手段。康德二百多年前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哲学论述,用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实在再恰当不过。

现在互联网经济模式是以用户和流量为基础的规模经济和生态经济时代。网络公司的经营必须以“用户”为核心,抓住用户也就抓住了流量和商机。归根到底,大数据也是基于用户的信息和用户行为产生的不可识别数据信息。所以,从逻辑上讲,用户是所有流量、数据信息、大数据、商业行为的产生基础,用户是整个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别是在意愿经济时代和“互联网+”的分享经济时代,用户是所有互联网创新的最终产生者、落脚点和承担者。用户就是康德哲学中所称的“人”,围绕着“人”,所有技术、法律甚至哲学都是手段或工具。不过,随着互联网用户经济时代的扩张,本应成为基础核心的用户,却发生了位移,慢慢变为实现商业目的之手段,而且这种趋势伴随着不正当竞争和资本逐利愈演愈烈,本末倒置的发展思维必将导致商业目标与人的发展目的相冲突。人变成了互联网的工具,人的数据变为资本逐利的手段,人的隐私变为不法商人的财富。(www.daowen.com)

最近发生的新浪微博诉脉脉不正当竞争一案就充分反映出,用户的基本权利,以及数据信息作为企业的核心财富被不法侵害时,法律、道德社会应该如何看待的问题。这起案例最终以新浪微博胜诉告终,超级长篇的判决书反映出司法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竞争秩序与用户权利之间的平衡和思考,彰显出司法对行业行规、用户权益及经营模式的保护模式和纠错能力,值得全部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