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辅导的功能:消除认知异常,促进行为与社会协调

心理辅导的功能:消除认知异常,促进行为与社会协调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辅导优化学生获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过程,消除其认知结构中的异常现象,促进认知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协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辅导具有两方面的功能:第一,促进个体行为和社会达成一致。心理辅导则要理顺他们对承担社会角色所产生的不协调情绪,抵消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反应,使挫折感变为成功感。心理辅导的成功机制在于客观的审视自我的情感活动,推动认知由行为、他律向自律转化。

心理辅导的功能:消除认知异常,促进行为与社会协调

心理辅导在激发学生道的德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需求,促进他们的人格社会化等方面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活动方式。它以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活动形式,解脱学生沉重的精神负担,从而使个体能以较高的认知水准、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为核心,以具备心理调适能力、把潜能发挥为动力,在各种行为反应中展现健康的自我。心理辅导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一)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兴趣与能力、社会适应与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意识与意志品质等,是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受遗传、环境文化等因素制约的。良好的教育往往为心理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人享用一生。但从传播的角度看,教育的结果是导致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发生合目标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依赖个体的心理品质。同样的文化信息,有的个体很容易接受内化,并外显教育者期望的行为;有的个体则拒之门外,难以同化,这正是个体心理品质差异使然。任何文化信息必须经过个体心理的过滤,才能被赋予意义,变为内在的品质。人的心理品质的优劣,后天习得方式很重要。但是,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心理品质。影响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心理辅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在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其一,认知优化。心理辅导优化学生获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过程,消除其认知结构中的异常现象,促进认知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协调发展。

其二,情感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由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心理辅导调节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其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以及两极性波动,弱化情绪的易激性,强化情绪的可控性。中学生正处于16岁的花季,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感世界纷繁多彩,颇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感反应强度。心理辅导应以满足学生的正当情感需要为前提,使他们认识到情感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增强理智感以及对美的体验。

其三,意志优化。意志是人在有意地、积极地、理智地和顽强地变革某一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以及为实现预定的目的所表现的那种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心理辅导常协助学生克服内部障碍,提高意志行为水平,使学生不为偶发的诱因所驱使,从以狭隘的动机为主向比较远大、现实的动机发展。失望、痛苦、沮丧、冷漠,不是削弱意志,而是砥砺意志。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低头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但在困难面前冲动同样也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人只有在实现预定的目的过程中,遇挫不惊,并能深思熟虑地加以克服,才会显著地表现出意志的作用。总之,学生的意志是在现实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不仅对学业成败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自我修养方面也具重要意义。因此,心理辅导以真善美的文化氛围,给学生以感染和示范,帮助他们志存高远,使意志品质的发展趋向自觉、果断、自制、坚韧。(www.daowen.com)

(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心理辅导活动的主体性、探索性使学生较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渗透在辅导内容中的道德规范产生兴趣,促使其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心理辅导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有四个功能个:一是提高功能。通过心理辅导,学生可以弥补欠缺的道德知识,同时,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也会不断提高。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认识呈现上升、独立、自觉的特征。二是激励功能。心理辅导外显的价值信息渗透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过程中,同化原有的道德认识,以达到新的水平。学生凭借这种激励作用,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检测。由于激励的介入,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形成则受到内在力量的驱动,效果更佳。三是调控功能。面对各种道德情境,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必定表现出各种道德行为习惯,有的则表现为不良行为习惯,并带有年龄、性别差异明显等特点。心理辅导对此的具体措施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其荣辱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疏导改良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强化其道德意志水平;坚持行为训练,使学生德、智、体、心理优化协同发展。

(三)顺利实现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学生不断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望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个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辅导具有两方面的功能:第一,促进个体行为和社会达成一致。比如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角色紧张,就是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异常现象。心理辅导则要理顺他们对承担社会角色所产生的不协调情绪,抵消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反应,使挫折感变为成功感。成功的辅导由期望、机会、评价三要素构成。期望是辅导者对学生积极的要求,期望值不要过高或过低,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机会是心理辅导通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为他们发现、发展自己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以便成功地步入社会;评价是辅导者对学生实施的鼓励性评价,目的在于淡化其自卑,强化其自信,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个激励性环境。心理辅导的成功机制在于客观的审视自我的情感活动,推动认知由行为、他律向自律转化。因此,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按摩,是一次心理美容,它撑起倾斜的精神,纯洁不良的情感,寻回失落的信心。第二,人格化功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我的人格特质,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心理辅导通过培养人格健全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