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经新解:茶圣陆羽的饮茶智慧及其多元命名方式

茶经新解:茶圣陆羽的饮茶智慧及其多元命名方式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明就里的人,很难想象这几种名字说的是一种东西。中国地大物博,食品往往存在“一物多名”的现象。由此可见,起码在陆羽生活的唐代,茶至少就拥有着五个名字。这里面除了茶,只有“茗”字如今还在使用。“茗”字因为雅致,也经常可以用到名字中。反而是“茶”字,很少见人拿来起名字。茶这些五花八门名字的产生,很可能是跟各个产地的方言不同有关。可以说茶叶发展初期,各地都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给茶叶命名。

茶经新解:茶圣陆羽的饮茶智慧及其多元命名方式

油条,是北京人都爱吃的早点。可到了天津,这种吃食被称作“果子”。天津煎饼与北京不同,用油条代替了薄脆。因此,天津煎饼学名“煎饼果子”。油条,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可是相隔两百里路,叫法已经有了很大差别。要是在广东,油条则被叫作“油炸鬼”。不明就里的人,很难想象这几种名字说的是一种东西。

中国地大物博,食品往往存在“一物多名”的现象。茶,当年也是如此。《茶经·一之源》中记载: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由此可见,起码在陆羽生活的唐代,茶至少就拥有着五个名字。

这里面除了茶,只有“茗”字如今还在使用。比如,“喝茶”和“品茗”两个词至今仍可通用。只是品茗二字,听起来要更为文雅一些。“茗”字因为雅致,也经常可以用到名字中。例如《红楼梦》中,宝玉的书童就叫“茗烟”。反而是“茶”字,很少见人拿来起名字。可能是人们都觉得“茶”字,说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而“茗”字,表达的则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一类之茶吧。起名字是大事,自然要用个文雅些的字了。(www.daowen.com)

至于“槚(jiǎ)”、“蔎(shè)”、“荈(chuǎn)”,如今已经成了生僻字。若是茶叶包装上出现了这些字,估计消费者都不知道是卖什么的了。其实在唐代以前,这些字都曾指代过茶叶。比如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皓,就赐给大臣韦曜“茶荈”以代酒。晋朝左思《娇女诗》中,也有“心为茶荈剧”的诗句。

茶这些五花八门名字的产生,很可能是跟各个产地的方言不同有关。例如西汉扬雄《方言》中,就明确记载“蜀西南人谓荼曰蔎”。中国茶叶种植,最早就是在西南地区。可仅是四川一省,对于茶叶的叫法也不相同。例如“葭萌”二字,也是蜀人对于茶的称谓。

可以说茶叶发展初期,各地都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给茶叶命名。一不需要报批,二不需要通告,开心就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