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金融:过去五年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金融:过去五年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转型是个系统工程,它不是说做点产品创新就能成功转型的,从上到下,从银行的高管到中层到基层柜面人员,它的业务流程要转,它的银行文化要转,它的整个风控模式要转,这是一个系统的转型,就像一个大船,在转变航行方向时一定会遇到很大阻力的。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对于其同质化现象的争议,国有大型银行在战略转型过程中,是应规模化还是各自有所侧重,成了当前热议的话题。

中国金融:过去五年的发展与变革

近年来,国有大型银行战略转型在行业中被屡次提及,已不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在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要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战略转型,这说明了过去的转型力度还不够,或者距离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转型在路上,如何不断深化?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方面,宏观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要求中国金融体系更加高效地配置金融资源,以支持实体经济的结构化升级;另一方面,伴随近年来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注册制初现端倪,来自互联网金融、产业集团的跨界竞争者持续涌入,作为中国金融体系核心之一的国有大型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转型是个系统工程,它不是说做点产品创新就能成功转型的,从上到下,从银行的高管到中层到基层柜面人员,它的业务流程要转,它的银行文化要转,它的整个风控模式要转,这是一个系统的转型,就像一个大船,在转变航行方向时一定会遇到很大阻力的。在传统的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模式下,我们的银行都在一味追求做大,最后的业务都是同质化的竞争。

远征 中国银行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

我们发现,在银行业转型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环境。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打通了,银行业务开始交叉,许多信贷业务延伸到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这时候,如何转型就取决于银行本身的战略问题,是成为一个门类齐全、什么都有的金融机构,还是专注于某个领域。特别是在综合监管的情况下,成为什么样的机构十分重要。

四大国有大型银行早期定位各有侧重,但随着国有大型银行发展逐渐完善,在承继原有职能的同时,它们不断拓展外延,向全能型银行靠拢。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对于其同质化现象的争议,国有大型银行在战略转型过程中,是应规模化还是各自有所侧重,成了当前热议的话题。(www.daowen.com)

何大勇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从国有大型银行来讲,能发展到如今的几十万亿元的规模,都是全能型银行,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不太可能说再变成一个专业化的银行,但是在全能银行的背景下,每个银行可以经营出自己的特色,比如说有的是擅长于县域,有的是擅长于国际金融业务,或者说中高端客户等。但总体来讲,更多的是构建在全能型银行上的某些局部的特色。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必然要打破专业性界定的壁垒,这是市场选择。最终要在市场竞争中根据不同经营方向和重点形成差异化竞争。

特别是在转型过程中,对实体经济能否提供非常好的、充分的金融服务。要求金融机构转型,就是希望它们通过转型,转变经营模式,经营理念,进行更多产品创新,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来满足实体经济在转型过程中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