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庭功能理论:国际概念界定现状与分类

家庭功能理论:国际概念界定现状与分类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至今为止,国际上对“家庭功能”的概念界定仍无统一标准。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比弗、奥尔森、舍克为代表,其借助家庭的具体特征来定义家庭功能。比弗等通过家庭关系结构、反应灵活性、家庭成员交往质量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等特征反映家庭功能的水平。易法建表示家庭功能应该包括家庭的组织功能、协调功能和互动功能。二是以过程为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麦克马斯特家庭功能模式理论是由爱普斯坦在1978年提出的。

家庭功能理论:国际概念界定现状与分类

功能是指系统与环境在相互联系和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功用和效能,而家庭功能也就是在家庭与社会联系和作用中所具有的满足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以及适应和改变社会环境的功用和效能。[23]家庭心理学的研究者们认为:作为个体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家庭不仅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提供重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个体形成亲密友谊关系的能力部分源于家庭,随着家庭在健康和疾病中作用的加重,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日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24]

20世纪70年代“家庭功能”一词被提出后,有关家庭功能的研究已持续了40年。但至今为止,国际上对“家庭功能”的概念界定仍无统一标准。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比弗(Beavers)、奥尔森(Olson)、舍克(Shek)为代表,其借助家庭的具体特征来定义家庭功能。比弗等通过家庭关系结构、反应灵活性、家庭成员交往质量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等特征反映家庭功能的水平。[25]奥尔森等指出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26]舍克等将家庭功能定义为一个家庭在家庭系统、相互关系和关怀、应对能力、家庭凝聚力及应对困难时所体现的家庭生活质量。[27]另一类以爱普斯坦(Epstein)和斯金纳(Skinner)为代表,主要依据家庭完成任务的过程来定义家庭功能,他们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成员为满足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需求而完成的一系列任务。这些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满足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二是处理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如升学、结婚或怀孕等;三是应对突发事件,如遭遇意外事故、生病、失业等。[28]

国内学者研究家庭功能的时间接近20年,但他们对“家庭功能”的概念却也说法不一。易法建表示家庭功能应该包括家庭的组织功能、协调功能和互动功能。[29]刘腊梅等则指出家庭功能是家庭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表现,它是随着社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一概而论。[30]

由于导向上的差异,家庭功能理论也由此形成了两种取向:一是以结果为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该类理论以奥尔森的环状模式理论和比弗的系统模式理论为代表。奥尔森的环状模式理论于1978年被提出,包括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三个维度。[31]他认为家庭功能的实现与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是一种曲线关系,亲密度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展。而家庭沟通是一种促进性因素,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有更好的沟通和家庭功能。比弗的系统模式理论于1977年被提出,认为家庭系统的应变能力与家庭功能的实现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32]家庭系统的能力越强,家庭各项基本功能发挥的效果越好。该理论从两个维度来考察家庭功能:1.家庭在关系结构和反应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它与家庭功能的发挥呈线性关系;2.家庭成员的交往风格,它与家庭功能的发挥呈非线性关系,即向心型和离心型的交往都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www.daowen.com)

二是以过程为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此类理论以斯金纳的家庭过程模式理论和爱普斯坦的麦克马斯特(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为代表。斯金纳的家庭过程模式理论创建于1980年,[33]认为家庭的首要目标就是完成各种任务,包括危机任务。各项任务的完成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参与,同时家庭及成员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家庭亲密度和家庭整体性也会随之提高。该理论采用七个维度评价家庭功能,分别是任务完成、角色作用、沟通、情感表达、卷入、控制和价值观。麦克马斯特家庭功能模式理论是由爱普斯坦在1978年提出的。爱普斯坦等认为在实际情况中,已划分的家庭类型并不能描述全部的家庭类型。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是家庭实现各种功能的过程,而不是家庭系统结构具有的特征。该理论认为评价家庭功能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家庭角色分工、情感反应能力、情感卷入能力和行为控制6个维度。[34]

尽管不同学者对家庭功能的解释各有侧重,但均认同家庭功能不仅是影响各家庭成员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衡量家庭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每个家庭都存在其特定的、相对稳定的交往与情感模式,具有相应的内在规则,家庭系统按照其内在规则不断运行并力图保持某种“平衡”,一旦发生变动,如家庭成员数量增减或家庭内外危机,家庭系统原有的运行规律势必将面临挑战,家庭需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变化。可见,家庭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动态系统,[35]家庭不同层面的功能也处于动态调整状态,以不断适应家庭内外变化,总体上包括经济、生育、情感、照护和沟通。[36]在本研究中,我们以麦克马斯特家庭功能模式为基础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进行了功能量表测量,并结合定性研究数据,主要对这些家庭的经济、生育、情感和照护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由于独生子女发生变故,这些家庭功能的发挥明显受损,并形成了特有的一些趋向和差异性,也是引发家庭危机的根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