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真宗:澶渊之盟背后的低估

宋真宗:澶渊之盟背后的低估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真宗赵恒当了二十四年的皇帝,做了很多事,但一生比较坎坷。澶渊之盟是赵恒签的,结束了宋和辽四十几年的战争。双方的纠纷主要是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辽认为在赵匡胤开国之前,燕云十六州已经是他们的了,宋没有收回的理由。很多人觉得宋真宗懦弱,澶渊之战打不过才签的不平等合约。澶渊之盟相当于用邦交的方式来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我觉得赵恒是被低估的一个皇帝。

宋真宗:澶渊之盟背后的低估

真宗赵恒当了二十四年的皇帝,做了很多事,但一生比较坎坷。他最有名的几件事我们都写进去了:签订澶渊之盟、设置官阶、调整中央机构、改良科举、兴水利、搞天书运动泰山封禅。这几件事情是最主要的线索,我想从这些事里面把赵恒这个人的特点找出来。

澶渊之盟是赵恒签的,结束了宋和辽四十几年的战争。在这之前,宋辽一直在打仗,从他伯父赵匡胤就开始,后来他父亲赵光义也打,再到他自己,刚继位就要打,御驾亲征。双方的纠纷主要是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辽认为在赵匡胤开国之前,燕云十六州已经是他们的了,宋没有收回的理由。宋不同意这个说法,一定要收回来。双方断断续续打了很多年,直到签订澶渊之盟。宋太宗伐辽输了不说,还中了一箭,我们也写到戏里了。

很多人觉得宋真宗懦弱,澶渊之战打不过才签的不平等合约。在北宋之前,战争一般只有胜负,没有妥协。澶渊之盟相当于用邦交的方式来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它确实带来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和平,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时北方民族的情况比较复杂,辽在萧太后死了之后很快衰落,后面联合夏和金,再次进犯中原,那就到元朝了。在这之前一直很和平,小的动乱也还有,但整体上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一段和平时期了。

盟约的代价虽大,但完全值当。澶渊盟约是派曹利用去谈的,最后谈下来可以说解决了对两边来说都很棘手的问题。宋每年给辽付一笔钱,宋朝当时的财力完全能承受,而且和平之后,双方开放了边境贸易,宋因为物产丰富,很多东西卖给辽,每年贸易赚的钱都远不止这个数目。再者,不打仗还省了巨额的军费。最重要的还是一百多年的和平,这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从另一角度来说,辽其实也打不动了。萧挞凛一死,意味着他们不能一口气打下来,再加上时为冬季,黄河结冰,有点进退两难。所以最后这个议和也打动了他们,盟约就签成了。

后人对澶渊之盟的一些评价是有失公允的。我觉得赵恒是被低估的一个皇帝。司法和国家体制最早萌芽是在真宗的时代;军权不再是诸侯分割,都集中到中央来;文武官员分开,用颜色区分官阶,到近代为止基本上就没变过。(www.daowen.com)

赵恒另一件有名的事情就是搞意识形态运动,也就是天书运动。剧里借用天书设计了辽国人要祭拜轩辕帝的戏份,赵恒相当于做了一出戏演给辽使看。我们想象了宋徽宗那幅著名的《瑞鹤图》的真实场景,还原了当着辽使的面众鹤绕梁、天降天书的奇观。赵恒这么做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天下正统,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帝王。请愿赵恒封禅的声势浩大,最夸张的是在1008年,先后有1200多位兖州父老、80多名进士以及宰相王旦率领百官等两万多人请愿,请赵恒封禅。赵恒最终前往泰山封禅,让人在泰山刻下很长的一篇《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我们把这次封禅用在了他临终之前。

这些事情跟刘娥后来主政有直接的关系。赵恒晚年觉得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就做了很多安排,尤其是对刘娥的依赖变得非常强,越到晚年的时候越强,最后才出现了刘娥主政的局面。

历史上,女人主政多数和男人的身体不太好有关。古代皇帝寿命很多都不长,容易生病,皇帝不行的时候,要么是出奸臣,要么是出女皇。刘娥和武则天都是这样。武则天是因为高宗李治身体不好,最后帮他理政,成就了这样一个强势的女人。

当然女人也要有这样的才能。吕后、武则天、刘娥,她们基本上都具备一定的能力,再加上外在的条件,才可能最后走到摄政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