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宾阳县革命老区现代农业发展进展

宾阳县革命老区现代农业发展进展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黎塘三禾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开发优质胡萝卜生产经营,在王灵农场、桂南林场和黎塘、和吉、洋桥等镇租赁254公顷,建立胡萝卜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投资近1亿元,推进超级稻、稻藕套种、生猪标准化养殖、特色水产养殖等现代特色农业项目26个。2019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926家、成员1.63万人。

宾阳县革命老区现代农业发展进展

(一)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013年,宾阳县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6000公顷,占全县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3%;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2.9万户,占总农户的13%。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为出租、转包、转让、股份合作、互换等。形成以甘蔗桑蚕蔬菜食用菌、优质粮食等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县有13.3公顷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户68户,面积2400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40.45%。黎塘三禾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开发优质萝卜生产经营,在王灵农场、桂南林场和黎塘、和吉、洋桥等镇租赁254公顷,建立胡萝卜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南宁盈丰植物有限公司在古辣镇、和吉镇等地租赁土地种植剑麻近266.7公顷,示范带动全县剑麻种植达533公顷,促进了剑麻产业的发展。至2019年,累计全县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47万公顷(2019年新流转面积1400公顷),承包土地主要是向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其中,15公顷以上连片的适度规模经营户62户,流转面积2390.33公顷。

(二)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1.发展高效生态和特色优势农业

2013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扩大超级稻、优质稻种植规模,培育和打造绿色优质谷、优质大米品牌,全县超级稻推广种植18173公顷,优质稻种植50100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76.86%。糖蔗种植面积21320公顷,产量158.12万吨;桑园面积9653公顷。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优质谷、糖蔗、蔬菜、水果、食用菌、桑蚕、畜牧、奶业、水产、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做优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农业产业。2013年至2018年,着力抓好以优质谷、糖料蔗、蔬菜、桑蚕、水产畜牧特色养殖等为重点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投资近1亿元,推进超级稻、稻藕套种、生猪标准化养殖、特色水产养殖等现代特色农业项目26个(种植业20个、养殖业6个)。创建水稻、玉米等高产示范样板,推动全县粮食生产。在宾州镇和武陵镇各建立666.67公顷粮食高产创建(超级稻)示范片,古辣镇建立666.67公顷连片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在黎塘镇建立稻藕套种示范基地,在宾州镇、古辣镇建立超级稻示范点,在洋桥镇建立面积100公顷现代农业糖料蔗示范基地,在古辣镇建立万亩桑园高产示范基地,在王灵、黎塘镇建立了333.3公顷胡萝卜产业化生产基地。其中,黎塘稻藕套种、王灵胡萝卜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全区特色农业亮点,并享誉全国。养殖业采取“一稳二扩三改”策略,稳定生猪、家禽主导产业,扩大水域养殖面积,扩大林下养鸡、肉鸭旱养养殖数量,改品种结构、改养殖方式、改造低产池塘,做好林下和水上“两篇文章”。

王灵镇300公顷胡萝卜种植示范基地(宾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创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为切入点,加快建设“宾州—甘棠现代农业示范带”“宾州—黎塘特色农业示范带”,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推广栽培新品种、新技术,组装适合本地农作物生产的高效栽培模式,重点抓好超级稻、甘蔗、桑蚕、蔬菜及禽畜水产品等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技术培训战略。全县85%以上农民熟练掌握了一两门实用技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结合县情大面积示范推广“苦瓜—淮山—茄子”“莲藕—晚稻”“甜玉米—萝卜—胡萝卜”种植新模式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淮山垂直打孔定向结薯栽培技术、莲藕套种晚稻栽培技术,以及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免耕技术等配套集成技术。

2017年,全县优质稻播种面积增加到52600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91.54%。糖蔗种植面积28320公顷,产量156.41万吨;桑园面积10940公顷。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优质稻、糖料蔗、鸡、牛、桉、柑橘、桑蚕等特色产业。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加扶贫攻坚,发展澳洲坚果、富硒南瓜、有机芋头小龙虾、有机稻等特色产业。全县组织实施南宁市粮食保障安全基地7个,自治区粮食及特色农业项目4个,富硒优质稻种植基地13个,总面积484.93公顷;有机稻种植基地26.67公顷;双高糖料蔗基地49个共2666.67公顷;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建设示范基地4个,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建设示范基地42个,蔬菜基地建设项目2个,农产品标准化及特色经济作物产业示范基地3个。

2018年,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全国行动示范县创建工作,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9800公顷、糖料蔗生产保护区19600公顷。完成县级粮食质量监测站、有机稻优质稻种子培育基地建设。继续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提高特色农业标准化种养水平,组织实施蔬菜、水果、桑蚕、畜禽、渔业等农业产业提升示范项目15个,建设糖料蔗“双高”基地达110个、4347公顷。全县形成了古辣香米、王灵胡萝卜、黎塘莲藕、邹圩火龙果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www.daowen.com)

2019年,以品质品牌、规模升级提速为重点,突出抓好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组织实施粮食安全保障项目3个、经济作物产业提升示范项目2个、蔬菜产业提升示范项目2个、畜禽产业提升示范项目1个、渔业产业提升示范项目1个、糖料蔗“双高”基地111个4366.67公顷,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标准化种养水平,改造提升一批产后加工、烘干、仓储设备能力。推进优质稻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进一步打响古辣香米品牌;狠抓“菜篮子”“米袋子”产品保障供给。

2.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发展和名特优农产品品牌

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管理科学化、投入多元化”的思路,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促进“种、养、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3年,全县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2018年发展到13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连接基地、农民、市场的重要纽带。2019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926家、成员1.63万人。

3.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2014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创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重大决策,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2015年12月,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016—2017年)行动方案》。宾阳县依托“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农业发展战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2015年,县政府根据古辣镇土地平坦肥沃、田野面积广大、大米香软可口的特色和优势,提出创建“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的规划,着力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大土地流转,采用标准化种植、循环种植、立体种养,扩大“古辣香米”的产能及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是年,古辣香米产业示范区成功创建为南宁市级示范区。2017年1月,获第三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五星级)称号,成为宾阳县首个自治区五星级粮食产业示范区。同时,经过申报,古辣香米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2018年,该示范区涵盖古辣、中华等6个镇,核心(古辣镇一带)面积约667公顷,辐射10267公顷,以集约化种植、深加工、服务业的发展为一体。

古辣香米产业核心示范区田园景观(宾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广西宾阳县桂合现代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在2014年成功创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2015年启动实施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提升工程。示范区位于古辣镇水丽村、南阳村一带,桑园面积2700公顷。

2016年,创建宾阳县品绿留香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集种植、养殖、采摘、休闲、旅游餐饮、娱乐、文化等为一体。2017年被自治区认定为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8年10月被授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称号。2019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1个(宾阳县兴拓现代蔗业示范区)及4个自治区县级示范区、17个自治区乡级示范园和69个村级示范点。宾阳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