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愁记忆,澜沧芒景村回归心平气和

乡愁记忆,澜沧芒景村回归心平气和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芒景村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南边,是一个布朗族村落,村子里现有678 户人家,2760 个村民分成了6 个自然村组,在这片葱绿滴翠的自然美景之间,人们共有着相似的生活节奏,追随在季节的脚步之后,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心境平和地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他在芒景村建起了茶祖庙和第一座布朗族文化园,把收集来的布朗族实物存入其中,把口头流传的故事整编成册。

乡愁记忆,澜沧芒景村回归心平气和

时光在缠绵的土地上流淌,红霞如温情的目光,平静的岁月都相像,美景总让人流连忘返。芒景村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南边,是一个布朗族村落,村子里现有678 户人家,2760 个村民分成了6 个自然村组,在这片葱绿滴翠的自然美景之间,人们共有着相似的生活节奏,追随在季节的脚步之后,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心境平和地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

布朗族是个被茶叶浸润着的民族,它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之一,周围其他的民族称布朗族为“腊”,腊在布朗语里就是茶的意思。翁基小组是芒景村的六个自然村落之一,传说布朗族的祖先带领族人迁徙到芒景时,不知道该把寨子建在哪里,于是找人看山选址,选出来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翁基。翁基古寨保存着完整的杆栏式建筑结构,古朴的民居融进参天的古树,这里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翁基古寨

苦尽甘来,饮不尽的普洱生香。芒景村的村民眷恋着茶园,他们偏爱普洱,这种茶未经人工发酵、由新鲜茶叶采摘后自然陈放而成,清冽的口感让刚醒来的人们能够迅速摆脱夜晚残存的睡意。第一口下去,蔓延着挥之不去的苦涩,而温润的甘甜要等一阵子,才肯追上茶香。茶杯里颜色渐浓的茶汤,就像是绽放出繁花的人生脚步,必须经过岁月的浸泡与煎熬。喝茶讲究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茶水润过喉咙的温和顺滑,滋养着沉稳平和的心,不焦躁、不愤懑。芒井村的生意人都学会了把这茶叶生意看成一趟不紧不急的人生旅程,心平气和的路上,他们看到的是明亮的风景,一路花红柳绿,一路云淡风轻。村民们还相信茶能够浇灭心头的火气,温润的茶汤能让忿忿不平的心变得安宁。布朗族人之间假如发生了冲突,双方就会坐下来喝杯茶,和解的力量是悄然滑过喉咙的那一口香茶,这是布朗族人处理问题的经验与方式。

在这片赤红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古茶园已经穿越了1800年的历史,有着2.8万亩的广阔体量,它是普洱茶的原生地,由于与森林混生在一起,这些古茶树有着浓郁的山野气质,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在茶园里,一棵茶树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些树龄过百,枝干遒劲的古茶树历尽岁月沧桑,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茶园里有一根根的木桩,它们承担着代表茶魂树的重任,木桩顶端的形状代表了神的头部,木桩前的小柱廊则是摆放供品的地方。每年春天,茶农们采摘春茶之前都会在这里祭拜,祈祷今年的好收成。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茶农们把期盼丰收的心思通过茶魂树传递给自然之神,每一棵古老的茶树都存留着茶农先辈对自然的祈愿、依赖与敬畏。默默无言的古茶树,经受着季节变换、气候更迭、疫病侵袭。它仿佛在诉说,无论外界怎么变化,只要把根茎扎得更深,就可以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历经悠悠岁月,古老茶园也拥有着自己的魂魄。一棵棵苍劲的古树已经不单是开枝散叶的植物,而是融入了当地人的文化生活,成为了布朗族人敬畏自然的象征。独特的自然存留、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景迈山古茶园被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古茶树(www.daowen.com)

布朗族文化园

今年71岁的苏国文,曾经是小学老师,他懂布朗语、拉祜语、傣语和汉语,10年前他从学校退休回到芒景村,还依然满怀着热情,传播着布朗族文化。他在芒景村建起了茶祖庙和第一座布朗族文化园,把收集来的布朗族实物存入其中,把口头流传的故事整编成册。但他更热衷于把这些来自先辈的经历和智慧传递给布朗族的村民,让他们知晓自己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勤劳的祖先到底经历过怎样的苦与乐、悲和喜。捕捉那些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需要精细的寻觅和坚韧的执着。苏国文像是景迈山上古茶树一样磨练着自己的品性,他爬山涉水,走进各个偏远的布朗族村寨,寻找着每一位有可能了解布朗族传统文化的老人。

一缕茶香、一声声动人的歌谣吟诵着布朗族人与自然的一唱一和,这是布朗族人以沉淀的生活阅历与自然达成的相互默契。它深深融进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深处,颐养出每一位布朗族人温和淡然的气质。心,安静;气,平和。在宁静的黄昏里,围坐在火塘边,品味着茶香,这是每一个芒景村人想要过的生活……

(本集编导周朝永 李光昊 摄像:任红光 孙鹏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