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伞艺第一品牌-蜀韵纪事第二辑

中国传统伞艺第一品牌-蜀韵纪事第二辑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技术的企业,其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传统伞艺的活化石”。分水油纸伞多次在四川省旅游商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优秀奖,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国传统伞艺第一品牌-蜀韵纪事第二辑

文/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水纸伞产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该镇位于四川盆地内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部,是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起点,至今保留着清代古镇风貌。闻名遐迩的分水油纸伞在此走过了400多年的历程。

民国《泸县志》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20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在鼎盛时期,分水岭伞业匠人超过1000人,“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一家保持桐油、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技术的企业,其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传统伞艺的活化石”。分水油纸伞多次在四川省旅游商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优秀奖,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油纸伞

分水油纸伞

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载: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400余年。初始生产的油纸伞为单一红色伞,逐步发展为手工绘画伞,至19世纪中叶有了石印油纸伞。油纸伞由开始的直径一尺六寸单品,逐步发展到直径8寸到12米、共20余个品种的系列产品。油纸伞由功能单一的遮雨遮阳之物,拓展为婚丧嫁娶、观赏装饰之佳品,极具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价值。民国年间,许同生创立“许同生老伞铺”字号,继后有了“美美牌”商标,2004年“美美牌”油纸伞商标经国家商标局注册。(www.daowen.com)

分水油纸伞由竹、木、纸制成,选料考究,全手工制作,不含任何金属物,其制作工艺承袭制伞大师许同生的传统技艺基础,形成分水油纸伞的制作特点与独家工艺:一是取材于大自然,全绿色环保材料,伞骨选用当地海拔400—800米的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二是沿用几百年的传统手工制作,保证伞骨反复使用3000次以上不变形,能经受5级大风吹;三是用传统的石印彩花印刷方法,目前全国只有分水油纸伞使用这一古法,用石印手法绘上花鸟、人物、风景等图案,再在伞面刷上绿色环保的桐油,日晒雨淋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生态环保;四是各种油纸伞均可作雨具使用,在水中浸泡一个月后拿出还能长期使用,实用性强,经久耐用;五是每把伞都是双层用纸乳白胶粘合,长期使用也不会起泡,只有分水油纸伞制作使用双层用纸工艺技术;六是伞骨用彩线满穿,使其从一把普通的油纸伞变成了收藏品艺术品,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满穿伞这一特殊工艺的制品;七是一档双开,一个竹档可控制伞半开或者全开。分水油纸伞特殊的制作工艺和古典美观的伞面,使其既具有雨具等实用功能,又兼具历史文化内涵和收藏价值。

分水油纸伞以其工艺独特、花型美观、色彩鲜艳、晃油光亮、抗水耐温、收撑自如,挡风力强,小巧精致等特点名扬国内外。畅销法国、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深受广大用户、旅游者和收藏者的喜爱,是理想的生活、旅游及室内装饰工艺品。短短3年,分水油纸伞五进央视:2007年走进央视经济频道《金土地—希望快车》栏目;2008年走进央视《希望英语》栏目;2009年央视十频道制作了3期油纸伞专题片,分别在《中国手艺》《年轮——风雨桐香》《天涯共此时》等栏目强势推出。2009年2月,分水油纸伞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数次到深圳上海、平遥古镇等地参加大型展演,知名度大大提高。

独特的传统工艺,独特的文化内涵,实用的功能,精致美观的外形和较高的收藏价值。2009年以来,分水油纸伞供不应求,产销量连年增加。2017年,销售10万把,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

这便是非遗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