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永安红色记忆:一心为民,两袖清风

永安红色记忆:一心为民,两袖清风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剿匪反霸,是永安人民的迫切要求。永安县委第一任书记郭克勇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民除害第一条。”1954年底,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永安县开始进行由初级社转入高级社的工作。永安解放时,郭克勇是县委第一书记,1953年5月永安地委为加强县委工作,又派邓超来担任县委第一书记,郭克勇改任第二书记,郭克勇并未计较自己的名利地位,主动配合邓超工作。

永安红色记忆:一心为民,两袖清风

新中国成立初期,永安的土匪非常猖獗,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永安全县有土匪武装二十余股、匪徒约两千余人。他们潜藏在城镇乡村,袭扰新生的人民政权,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剿匪反霸,是永安人民的迫切要求。永安县委第一任书记郭克勇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民除害第一条。”

1951年4月,剿匪反霸斗争已近尾声,全县只剩下王仁峰一股土匪仍在永安与大田交界处进行破坏活动。在永安地委党代会上,郭克勇率先表态说:“做一个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除害,我代表县委向党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这股土匪!”郭克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代会一结束,他就召集县委与部队同志连夜研究剿灭王仁峰土匪的计划,第二天就带着部队出发。他白天向群众了解匪情,晚上与部队一起出动剿匪。苦战几个月,剿灭了王仁锋股匪,击毙了王仁峰。

永安在剿匪反霸的基础上,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当时,郭克勇下农村调查回来,针对土改中存在的问题,对县委同志说:“土改后,我们要看到群众两个积极性: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求做好土改工作的回头看。1951年,永安县就出现了林罗志、陈木老等几个有名的互助组。1952年,全县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达8869个农户,占总农户的42.2%,但工作进展还是不太令郭克勇满意,他手捧着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文件对大家说:“县委同志都要下去办组办社,领导农民走大道,实现共同富裕。”并亲自带领县委深入基层,吃住都在农民家里,挨家挨户地进行调查访问,一片田一片地察看土地好坏,分布远近,与群众一起研究土地评产、分等、生产投资、入社和分配等各项具体规定。在他的带动下,当时永安地、县、区三级党委领导都亲自带领得力干部下乡去,直接掌握试办工作。此后,他召集区委书记整整开了半个月会议,一是学习中央文件,二是介绍办社经验,三是交代办社政策,最后要求各区委书记作出保证:“只许办好,不准办坏。”这一年,永安试办了12个社,连同原来的4个社共计16个社,农业生产合作社耕地面积一般都比建社前扩大50%左右,粮食每年平均增长二至四成,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甚至成倍地增长,农村副业生产日益兴旺起来。地委、省委还批转了郭克勇写的永安县试办合作社的工作总结,号召各地学习永安办社经验。

1954年底,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永安县开始进行由初级社转入高级社的工作。在布置会场时,郭克勇拟了一幅对联:虚心检查过去工作,认真部署今后任务。那时,会场没有讲台,只有一张桌子,只买了一条床单铺在上面,郭克勇一看就生气地说:“我们不能搞铺张,讲排场,做那些愧对老百姓的事,真正体面是革命,我国人民一向敬重淡泊朴素,只有那些腐败分子,才专门搞奢靡浮华,把排场当作体面事。”工作人员挨批后,立即把床单撤掉了。(www.daowen.com)

永安解放时,郭克勇是县委第一书记,1953年5月永安地委为加强县委工作,又派邓超来担任县委第一书记,郭克勇改任第二书记,郭克勇并未计较自己的名利地位,主动配合邓超工作。他说:“当什么官,都是党组织分配的一种职务,不管第一、第二,都要为老百姓办事。”在粮食统购统销的紧张日子里,郭克勇在安砂,邓超在西洋,他们互相尊重,相互交流意见,齐心协力搞好工作。

县委一班人在生活上也克勤克俭。按照当时的规定,县委领导可以吃中灶,可是郭克勇说:你们去看看老百姓吃什么,我们吃得比老百姓好多了。他一直坚持不办中灶,一日三餐都在机关食堂吃饭。郭克勇生活朴素,几乎没有一件好衣服,多年穿着老布袜、解放鞋,戴着一顶褪色的帽子,下农村不骑马、不坐车,经常只带一个干事,一个警卫员,爬山越岭,步行几十里,来去不接不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