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海家婚礼:独特的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

北海家婚礼:独特的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的出现据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在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家人主要分布在合浦沿海、北海外沙、地角等区域,以及钦州龙门镇、防城港企沙镇等地,距今也有700 多年的历史。家人所创造的水上文化是留给后人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难得的财富,目前家婚礼、北海咸水歌、北海家服饰制作技艺已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海家婚礼:独特的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

在老一辈人模糊的记忆里,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沿海(江)曾有一个人数不少的汉族水上族群,他们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在水上漂泊不定,被称为中国的“水上吉普赛人”——家人 。家的出现据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在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家人主要分布在合浦沿海、北海外沙、地角等区域,以及钦州龙门镇、防城港企沙镇等地,距今也有700 多年的历史。过去在合浦沿海,人们根据家人不同的营生,将民分为:渔、蚝、珠;其他地方也有分为:蚝、渔、木。关于他们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认为,家人是古时候为了逃避战祸而躲到江海的人。家名称的由来也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是因为他们居住的渔船外形像蛋壳,故名“蛋家”,后统称“家”。

“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就是历史上家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家人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和水上谋生的艰辛,他们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性格、语言以及婚嫁习俗等,都与陆民有很大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水上文化,其中“婚时以蛮歌相迎”的婚俗别具一格。家女出嫁的前十天,会足不出户通宵达旦在家(船)自叹或母女、姐妹(陪嫁娘)互叹,这就是家婚俗所谓的“叹阿姐”,即哭嫁;自叹、互叹就是边哭边唱家人的咸水歌,有《叹家姐》、《十月怀胎歌》、《姑娌妹》等,内容大概包括新娘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对娘家的留恋以及对未来婆家前景不明的担忧,还有母亲对女儿出嫁的不舍和姐妹们的挽留之情,歌声哀婉缠绵,母女、姐妹难舍难分,令人动容,催人泪下,这是婚礼最精彩的一幕。婚庆场面也有别于陆上,他们以船代轿,在男方选定的吉日良辰,由伴郎划着花船前来迎亲,新娘拜辞祖宗神祗和家长,头盖遮羞红布由喜娘背着、伴娘打伞、众人簇拥登上迎亲小船,在喜炮鼓乐声中,迎亲小船划向新郎家,迎亲的人有时会以抛新娘取乐或颠船贺喜。迎亲小船到达后,新娘仍由人撑伞背入,拜堂合卺,新郎家大摆宴席款待客人。客人各自驾舟赴宴,赴宴船停泊在一起,船头相对,用红布搭起凉棚,这是傍晚时分海上(江上)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宴席开始,新娘一边敬茶,一边唱着咸水歌,每敬一个宾客都可以收到盘茶红包,收获亲朋好友的祝福。随后,喜宴开始,场面热闹非凡,席间众人唱咸水歌相贺,欢声笑语直至深夜,大家这才意犹未尽地摇舟散去。

传统的家婚礼大致包括十二个程序:送日子单、搭喜棚、抽礼、采花、坐夜盒、叹家姐、拜饭、接亲、男女方脱学(即脱契)、上红、拜堂、摆酒,整个婚礼程序历时五天。新娘出嫁前唱哭嫁歌,有的唱三天三夜,有的会连唱十个晚上。此婚俗因程序复杂繁琐,花费太大,而且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家人已陆续移居陆上,所以现在的家婚礼也已逐渐简化或完全与陆上居民同俗。

图6 家婚礼(www.daowen.com)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转变,尽管现在的家人已完全融入陆上人群之中,但人们仍可在生活中寻到从前家人的生活遗迹,如粤语中仍具生命力的词汇“傍水”、“抽水”等就源自家人的口语;粤方言地区老少皆宜、耳熟能详的童谣《月光光,照地堂》、《落雨大,水浸街》等就是家的咸水歌;家人的特色美食“艇仔粥”至今仍深受两广一带人们的喜爱。家人所创造的水上文化是留给后人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难得的财富,目前家婚礼、北海咸水歌、北海家服饰制作技艺已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坚/文 罗晓霞/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