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啤酒大麦新品种与防治试验成功

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啤酒大麦新品种与防治试验成功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垦啤”系列啤酒大麦新品种1999年7月,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啤酒大麦网斑病研究及防治试验示范技术成果”,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的鉴定验收。该成果由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承担完成,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的鉴定验收。该项目被评为2008年度甘肃农垦科技进步一等奖。

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啤酒大麦新品种与防治试验成功

(一)“垦啤”系列啤酒大麦新品种

1999年7月,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啤酒大麦网斑病研究及防治试验示范技术成果”,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的鉴定验收。1999年至2000年,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承担甘肃省科技厅下达的甘肃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啤酒大麦新品种引种选育及创新研究》,该项目完成后于2002年7月24日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验收。与此同时,完成了农业部下达的《国外优质啤酒大麦引种选育推广》攻关项目,由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组织鉴定,2002年6月24日通过验收。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选育出了适合甘肃省河西地区和西北五省区种植的“垦啤”系列啤酒大麦新品种1~5号、哈瑞特等,推广“垦啤”系列啤酒大麦新品种60万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啤酒花新品种选育

省农垦“啤酒花新品种选育”项目,从国内外引进大量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已筛选出高甲酸“甘花”系列品种:“甘花1号”“甘花2号”和香花型高产品种“甘花3号”。该成果由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承担完成,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的鉴定验收。

(三)葡萄试管脱毒苗快繁技术研究

省农垦“葡萄试管脱毒苗快繁技术研究”成果,由省农垦农业研究院承担完成,引进名、特、优、稀葡萄新品种8个,年生产葡萄脱毒试管苗10万株,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的鉴定验收。

(四)甘肃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完成的“甘肃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成果,荣获200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五)啤酒花组培扩繁及嫩枝扦插配套栽培技术

甘肃亚盛集团承担的“啤酒花组培扩繁及嫩枝扦插配套栽培技术项目”,研究完成培养基、生根粉、啤酒花单节扦插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啤酒花苗安全越冬技术,以及滴灌条件下啤酒花丰产栽培、农艺综合配套技术,2002年通过了甘肃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六)啤酒花栽培与加工专家咨询系统研发

甘肃亚盛集团“啤酒花栽培与加工专家咨询系统研发”项目,以系统工程理论、信息技术软件工程学模块化设计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依托Windows操作系统,综合运用数据库建造技术建立了啤酒花生产综合信息库,以PB为开发工具,实现了啤酒花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栽培管理、收获与储藏、加工等信息的快速查询功能;同时可以对该系统的信息进行适时追加、更新、扩充;图片声像、文字与语音因素结合,进行啤酒花生产的动态演示,指导啤酒花生产与加工,研发完成了“啤酒花栽培与加工专家咨询系统研发项目”。2002年8月21日,该研发项目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和项目验收。验收意见认为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2005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七)亚盛集团啤酒花新品种“亚金1号”技术选育

甘肃亚盛集团啤酒花新品种“亚金1号”技术选育项目,从“德国2号”群体中进行组织培养扩繁、生产试验,选育出的“亚金1号”优良品系,经试验测试,干花产量210公斤/亩,具有产量高,抗霜霉性,a-酸含量高于“青岛”大花1倍以上等特性,适宜在河西地区种植。在下河清农场建立了2140亩现代化啤酒花生产基地,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评为2008年度甘肃农垦科技进步二等奖。

(八)条山集团枸杞生态放养乌骨鸡示范项目

省农垦条山集团“枸杞生态放养乌骨鸡示范项目”通过对枸杞生态放养乌骨鸡养殖技术,肉用品质等分析研究,建立了“枸杞生态放养乌骨鸡”种养生态模式,把枸杞种植和乌骨鸡养殖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资源、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家禽生态养殖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态放养乌骨鸡15万只,2007年该项目被列为甘肃省科技厅、白银市星火项目,被评为2008年度甘肃农垦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农垦农业研究院特药种子加工及基地建设

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特药种子加工及基地建设”项目,针对特种药材单一的药用品种,通过创新育种等手段,开发形成了药用型、观赏型和兼用型三大系列新品种,选育出特种药材新品种3个,弥补了我国特药品种资源的空白,特种药材已形成了产业化,建成特药种子加工厂1座,大红花产业已在甘肃农垦大面积推广。

(十)下河清PZX-350啤酒花采摘清选机

省农垦下河清农场围绕啤酒花收获技术问题,充分吸收借鉴国外相关技术,成功开发了PZX-350啤酒花采摘清选机,设计上体现了小型一体化、可移动等特点,解决了几大关键技术:喂入技术、摘花技术、分离清选技术、传动技术、故障自动报警技术、系统控制技术,实现了采摘清选一体化。经用户试用证明,性能稳定,运行可靠,经济效益显著。经有关部门评定为国内领先,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该项目荣获2008年度甘肃农垦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一)小宛农场棉花新品种引进及高产栽培技术(www.daowen.com)

省农垦小宛农场针对当地棉花品种“多、乱、杂”,籽棉产量低和皮棉品质差的现状,引进种植“新陆早13号”“新陆早24号”和“亚棉4号”3个新品种,经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所引品种综合性状好,具有显著的增加产量、改善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适宜推广种植。该项目实施规范,数据可靠,结论准确,技术成熟,已达省内先进水平。3年累计新增利润821.29万元。该项目被评为2008年度甘肃农垦科技进步三等奖。

(十二)黄羊河农场特用玉米系列产品研发项目

黄羊河农场“特用玉米系列产品研发项目”,采取隔离种植,科学管理,生产出高质量特用玉米原料,并开发生产真空保鲜玉米、糯玉米糁、膨化玉米等系列产品,解决了糯玉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空保鲜玉米是该企业的发明创造,全国产销量第一,带动基地16000亩。该项目被评为2008年度甘肃农垦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三)条山集团极早熟玉米新品种“99鉴281”选育推广

省农垦条山集团“极早熟玉米新品种“99鉴281”选育推广”项目,针对高海拔地区玉米难以成熟,早熟品种缺乏的实际,选育出生育期少于110天的“99鉴281”新品系。该品系农艺形状好,具有极早熟、高产量、品质优的特性,并在选育过程中使传统玉米种植临界线上移到海拔2200米,对西部高海拔地区种植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被评为2008年度甘肃农垦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四)条山集团甘肃省绿色食品生产地方标准研究

省农垦条山集团(条山农场)以提高甘肃绿色食品安全、优质高效为目的,利用农场绿色食品发展的规模优势和规范化管理优势,对农场生产的红富士苹果、早酥梨、接杏、啤酒花、啤酒大麦等产品,研究制定了甘肃省白银市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填补了甘肃省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的空白。

(十五)条山集团杏芽瘿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省农垦条山集团“杏芽瘿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摸清了杏芽瘿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传播途径,开展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试验研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综合防治技术,掌握了防治措施,研究成果推广面积达3000亩,商品率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十六)张掖农场膜下滴灌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张掖农场“膜下滴灌番茄高产栽培技术”项目,运用育苗、错期、滴灌水肥等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试验示范,对农场区域内11925亩土地进行推广应用,总结出一套新的栽培技术,经济效益明显,达到甘肃农垦同类项目先进水平。

(十七)八一农场引种美国食用向日葵示范推广

省农垦八一农场“引种美国食用向日葵示范推广”项目,通过选择优良品种、种子处理、合理密植、适期早播、人工授粉、增施钾肥等技术措施,实现了美国食用向日葵的优质高产。在农场推广种植面积5万亩,辐射农村8万亩,亩产量由200公斤提高到294公斤。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引进新品种10多个,进行比较试验,筛选良种,不断更新。

(十八)八一农场啤酒大麦新品种BY-5选育推广

省农垦八一农场“啤酒大麦新品种BY-5选育推广”项目,针对农场原有GP-3和GP-4品质退化,引进美国啤酒大麦新品种BY-5,进行区域比较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试验,该品种表现出抗旱、抗倒伏、优质丰产和抗干热风等特性,总结出了规范栽培技术资料。八一农场在金昌市首创,在甘肃省内达到先进水平。累计示范推广54480亩,三年累计新增利润197万元。

(十九)黄羊河农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黄羊河农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强制度管理和信息管理,通过建立农业示范区、优势农作物及果品核心展示区,加强了企业自主研发、新技术辐射输出和新成果的转化等功能,辐射带动农场及周边农村,实现示范区规模化发展,提高了企业经营综合水平。项目被评为2008年度甘肃农垦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三等奖。

(二十)亚兰牌御米油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省农垦集团是农业部在甘肃省唯一下达百号种植计划的单位,采用百号种植副产品罂粟籽,开发利用油脂脱焦、脱酸、脱色、脱臭等先进技术达到精炼御米油的目的,产品质优味醇,具有预防多种疾病的功能,且无毒、卫生、安全,是一种新型功能型原料,填补了国内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