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韦应物之谜:揭开中国历史悬疑系列中的隋唐五代之谜

韦应物之谜:揭开中国历史悬疑系列中的隋唐五代之谜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韦应物晚年若出任上述官职,也应有韦太仆或韦中丞之称出现。近代岑仲勉也提出两个疑点:一、以白居易诗兴以及他对韦应物的仰慕之情,如果是与韦应物同时,必定会与韦前辈有所唱和,但事实上却没有,这说明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时,韦应物已去世多年了。由此看来,刘禹锡推荐的韦应物并不是做过左司郎中、当过苏州刺史的诗人韦应物,而是做过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等官职的另一个韦应物。

韦应物之谜:揭开中国历史悬疑系列中的隋唐五代之谜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唐玄宗,肃宗时入太学读书。曾为洛阳丞,因惩治犯法的军士而被讼弃官。后历任京兆府功曹,滁、江等州刺史。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由左司郎中为苏州刺史,罢职后卒于苏州,世称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性高洁,所在必焚香扫地而坐,结交者皆一时名士。他的诗清幽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因而白居易赞之为“(韦)苏州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朱熹说他的诗“无一字造作,直是自在气象”;王世贞更是称赞他的诗“平淡和雅,为元和之冠”。后人或将他与陶潜并称“陶韦”,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举,称“王、孟、韦、柳”。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诗人,新、旧《唐书》都没有为之立传,以致后人对其身世了解十分有限。于是,宋代有一位叫沈作喆的,就替韦应物作了补传,说他在罢苏州刺史后,还做过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又曾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其间还曾得到过当时的苏州刺史刘禹锡的推荐,时在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

●韦应物
篆刻郑英旻

这就引起了人们的猜疑:其一,曾事唐玄宗的韦应物到唐文宗大和年间被刘禹锡推荐,间隔将近有七八十年,即使他事玄宗时是少年,此时也有九十多岁高龄,恐怕连走路都十分困难了,还能出去当官?其二,如果韦应物晚年当过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什么没有人称他为“韦太仆”或“韦中丞”呢?要知道唐代以官爵尊称别人已成惯例,如杜甫晚年任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白居易晚年任太子少傅,人称白傅;刘禹锡晚年任太子宾客,即被称作刘宾客。显然,韦应物晚年若出任上述官职,也应有韦太仆或韦中丞之称出现。其三,从韦应物的诗作中可以了解到,他的晚年是在苏州度过的。他在一首《寓居精舍》诗中诉说道:因为家贫,无法筹措路费,不能回到京师,对长安的故居也只能徒存梦想。未来的日子里,他还必须自谋生计,租田督促子孙耕种自给。由于年岁渐大眼昏目花,不能再读书写字,所喜的是隐居后身闲心清,远离了名利角逐之场,不敢再撄是非了。据此可见,韦应物寓居苏州时,已是老眼昏花,连读书写字都感困难了,并且早已萌生了远离是非之心,怎么再有可能应刘禹锡之推荐呢?(www.daowen.com)

对此,前人也曾有过论说。如宋朝范成大在考证《吴郡志》的时候说:“天宝元年至大和六年计九十一年,应物于天宝间已年十五,不应能至大和间也……禹锡所举,或别是一人也。”明代的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今考《白乐天集》有书与元稹论应物云:‘其诗身后人始知贵’,此书作元和中……则应物殁已久矣,当另是同姓名一人耳。”近代岑仲勉也提出两个疑点:一、以白居易诗兴以及他对韦应物的仰慕之情,如果是与韦应物同时,必定会与韦前辈有所唱和,但事实上却没有,这说明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时,韦应物已去世多年了。二、刘禹锡在苏州刺史任上曾有荐韦应物的自代状,但其中却只字未提韦应物曾做过苏州刺史,又是位大诗人,这岂不反常?岑先生的结论是:“是知前后两应物。并非同人,诗人未尝登遐龄至百余岁也。”

那么,韦应物的后半段仕历是否后人伪造的呢?也不是,因为有刘禹锡的自代状可作证。由此看来,刘禹锡推荐的韦应物并不是做过左司郎中、当过苏州刺史的诗人韦应物,而是做过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等官职的另一个韦应物。至于后一个韦应物的生平,由于史料的阙如,同样是我们所无法深入了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