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末清初:南明政权覆灭,大变局!

明末清初:南明政权覆灭,大变局!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明政权是指自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到后来清朝入主北京,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抵抗大清政权。实力比较强大的皇室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后来在与李自成的斗争以及抗清斗争中全部覆灭,前后共历18年,南明政权成为历史。至此,弘光政权覆灭。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朱术桂自杀殉国,至此,南明政权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明末清初:南明政权覆灭,大变局!

南明政权是指自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到后来清朝入主北京,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抵抗大清政权。实力比较强大的皇室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后来在与李自成的斗争以及抗清斗争中全部覆灭,前后共历18年,南明政权成为历史

弘光政权是在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老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1643)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 崧流亡淮上。恰逢南京的明朝残余势力议择君继承大统,然后挥师北上。在此期间,南京内部曾出现拥潞王(朱常淓)与拥福王之争,最后四镇总兵(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以军阀势力推举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见风使舵,逼迫史可法等东林党官员同意。四镇及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明弘光元年(1645)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崇祯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为名,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之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四月廿五,扬州城陷,史不屈遇害。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至此,弘光政权覆灭。

在随后的时间里,其他政权相继兴起。在南京失陷之后,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福州的唐王朱聿键(1645—1646)、绍兴的鲁王朱以海(1645—1653)、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政权先后建立,其中以鲁、唐二王政权较有实力。这时清朝再次宣布剃发令,江南一带掀起了反剃发的抗清斗争,清军后方发生动乱,一时无力继续南进。但南明内部严重的党派斗争与地方势力跋扈自雄,且鲁、唐二王政权不但没有利用这种有利形势发展抗清斗争,反而在自己人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形同水火,各自为战,所以当1646年清军再度南下时,先后为清军所各个击灭。鲁王在张煌言等保护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带继续抗清,唐王则被清军俘杀。

1646年十一月,唐王弟朱聿(1646)称帝于广州,改明年为绍武元年;桂王朱由榔(1646—1662)称帝于肇庆,改元永历。这两个政权也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残杀。绍武政权仅存在40 天就被清军消灭。揭阳的益王朱由榛(1647)、夔州的楚王朱容藩(1649)称监国与桂王争立。郑成功也在南澳一度立淮王朱常清(1648)为监国,后废,桂王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面对这样的灭顶灾难,永历政权内部仍然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备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两年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之子李来亨等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政府,转移到巴东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这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664年。

后来的抗清斗争中,南明军与清军作战中,败多胜少,大批南明的军队先后降清,先后丢失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等领地,地盘尽失。直到以孙可望为主的大西军加入,再次改变了整个局势。(www.daowen.com)

然而不久,刘文秀在四川战斗中再次失利,吴三桂却侥幸取胜。即便如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孙可望因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大捷之大功,逼走李定国,自己统兵却在宝庆战役中失利,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漳州战役中失利,所以明军在四川、湖南、福建三个战场上没能扩大战果,陷入了与清军相持的局面。之后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络,于1653年、1654年率军两次进军广东,约定与郑会师广州。郑成功部队并没有闲着,1656年,郑军取得泉州大捷,1657年又取得护国岭大捷。明昭宗(1623—1662)朱由榔是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是明神宗的孙子,明崇祯的堂弟,父桂端王朱常瀛。在隆武被俘后,于当年十月初十日(一说十四日)称监国于肇庆。于清顺治三年(1646)在肇庆正式即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永历帝倚仗张献忠建立的农民政权大西之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带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一度甚至收复湖南等地。

永历十年(1656),孙可望密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部一场内讧,李定国拥桂王至云南,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之后,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永历十二年(1658)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桂王狼狈西奔,进入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导致失败,南明军精锐损失殆尽,此即磨盘山血战。这时郑成功趁清军主力大举攻击西南之际,率领十余万大军北伐,一度兵临南京城下,然而郑军中了清军缓兵之计,最终失败,撤回厦门。清军派大军围攻厦门,企图一举歼灭郑成功,但郑成功沉着应战,取得厦门大捷的胜利,稳定了东南沿海局势。

后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位。永历十五年(1661),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永历十六年(1662年,康熙元年)一月,永历帝在昆明遭绞死,终年39 岁。死后庙号昭宗。

台湾郑成功政权继续奉永历为正朔,领导抗清斗争,这时郑成功实则已经掌握了大权,明朝皇室只是傀儡。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朱术桂自杀殉国,至此,南明政权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